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贵州黎平:齐鼓“闹”元宵 龙腾“舞”盛世

发布时间: 2024-02-26   作者: 杨正海 吴光辉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吕铀

  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贵州省黎平县城荷花塘红军广场人头攒动、锣鼓震天,热闹非凡,一场极具传统韵味,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击打太平鼓和舞龙活动在这里举办。

元宵节黎平县上演太平鼓表演

  一鼓平安,祝天下人民岁岁平安,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愿祖国连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鼓吉祥,祝天下人民团结进步,事业有成,经济蒸蒸日上,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莘莘学子学业进步,金榜题名!三鼓幸福,祝天下人民衣食无忧,快乐无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在主持人的指引下,黎平县德高望重的邓敏文、欧长胜、姜平根三位先生分别手执鼓槌,敲响太平鼓,为千家万户祈祥纳福。鼓声报喜,龙凤呈祥,现场观众无不欢呼沸腾。

元宵节黎平县上演舞龙表演

  太平鼓由皮革和木质制成,鼓面装饰着各种图案和符号,寓意吉祥和吉利,自古以来,打太平鼓一直被视为祈福、祝愿和庆贺的标志,人们希望通过打太平鼓可以招福纳祥,便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庆典活动。

  黎平太平鼓由来已久,据《黎平府志》记载,明洪武年间,成千上万的军、民、皂、匠来到黎平,扎根黎平。他们带来了江南的文化,江南的习俗,以及江南的生产生活方式。当时他们在还叫“五开”的黎平城里,修建了10多座钟鼓楼。在黎平这座古城里,晨钟和暮鼓伴随着人们500多年。在明、清两朝的漫长岁月里,每天早上,袅袅的钟声告诉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到了傍晚,隆隆的鼓声响起,告知人们平安无事,召唤大家回家。如今,在黎平这座历史古城里,人们依然用鼓声来传达喜悦,祈福纳祥、祝愿平安。

元宵节黎平县上演舞龙表演

  活动现场,舞蹈《太平鼓舞》动作整齐划一,行云流水,鼓声时而激越,好似万马奔腾;时而平缓,犹有皓月当空,清风安澜之感。舞者在告诉世人,盛世百年,幸福来之不易,需要每一个人接续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元宵节黎平县上演舞龙表演

  舞龙队到场助威,穿插、飞腾、跳跃、翻滚、转圈,为现场观众献上精彩绝伦的龙腾盛世表演,祥龙拜鼓、双龙抢宝、龙腾虎跃、游龙巡街,精彩的动作层出不穷,引来大街小巷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黎平县中潮镇坪坝村制作的麻叶

  灯月遥相望,人间共良辰。除了县城精彩的表演,乡镇里各村各寨也用不同的方式欢庆佳节,表达心愿。在该县的肇兴镇堂安村,人们用甜藤和糯米打成糍粑,祝愿新的一年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在中潮镇坪坝村,人们用糯米粉制成麻叶,祝福生活就像花开一样美满幸福;在双江镇双江村,人们吃晚饭过后送龙下海,寓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龙凤呈祥;在地坪镇平茶、岑卜、滚小等村,人们品美酒、吃腌鱼,寓意年年有余。

  记者手记:

  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南部的黎平县,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此外,黎平县还拥有16项民间文化遗产项目的采录、收集和整理工作,并被黎平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黎平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近年来,黎平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当地的文化繁荣和社会发展。

  黎平县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如侗族大歌节、龙舟节、苗族鼓藏节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使得当地的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弘扬。

  一方面,黎平县积极推广传统文化艺术。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技艺比赛等活动,这些传统艺术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传承。

  另一方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黎平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设施。这些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文化服务,也为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场所。

  此外,黎平县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当地居民从事文化创业,如开设工艺品店、农家乐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也为黎平县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举办多彩文化活动,黎平县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和旅游吸引力。同时,这些活动也为黎平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