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群来自山东的游客自驾抵达凯里市下司古镇,穿行花街旧巷,漫步风雨桥上,感受古镇文化,品尝特色美食,驻足合影留念……不时感叹:“这才是旅行该有的样子。”
“古镇没有像其他景区那样商业化,很有特色,让人能想象到以前繁华的样子,值得细细品味。”游客张民宏说。
坐落于清水江畔的下司古镇,早在1808年便被辟为商埠,民国期间发展为闹市,一度商贾云集,商号、会馆、餐馆等遍布街巷,被誉为“小上海”。
近年来,凯里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民族文化和清水江优势资源,重点开发下司古镇旅游景区。2017年8月,首次实行封闭式运营,虽然每天接待近万名游客,但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文旅产品单一等问题,也制约着景区发展。
“通过走访学习和对比分析,景区不断扩大运营范围和提升容量,增加了灯光秀,非遗文化展演,龙舟、皮划艇及潜水等旅游体验项目,同时丰富文创产品种类,重点打造下司犬明信片、下司状元面、下司犬公仔等产品,让游客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旅游’。”贵州凯里下司清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兴君说。
为了让游客待得住、玩得好,下司镇也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上不断探索。下司镇副镇长陆阳告诉记者,以前游客来古镇游玩一圈就走了,现在下司镇种植了近2000亩草莓,他们可以在果园中找寻美味和快乐。
“古镇和草莓看似不相关,实际上紧密相连。”陆阳说,下司草莓品质好,不仅是凯里市民甚至外地人都会慕名而来,采摘草莓之后势必要去古镇走一圈。同样,来古镇的游客也会到基地采摘新鲜草莓,可谓一举两得。
陆阳算了一笔账:草莓均价20元一公斤,亩产达1000公斤,2000亩草莓就有4000万元收益。
不仅是草莓,下司面条同样供不应求。
在下司镇花桥村凯里才哥食品有限公司的厂房,精选的蓝莓和紫薯经过化验、脱皮、研磨、高温加工等十几道工序,再经切割、规整、称重、装袋后,“蓝莓面”“紫薯面”便应运而生。
看似不起眼的面条不仅畅销黔东南各县,还远销贵阳、浙江、广东等地。如今,面条产业链产值已突破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面条”。
“下司面条早已成为了景区的伴手礼,加上我们特有的设计,可谓是养眼又养胃。”陈兴君补充道。
陆阳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下司古镇为依托,联动当地百姓,丰富当地旅游市场,提升下司草莓、面条产量和品质,扩大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