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过去五年,我州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续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力,各项民生事业不断繁荣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州人民群众。
今后五年,我州将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倾听人民呼声、顺应群众期盼,用心用情用力夯实民生基础,全力促进人民增收,全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促进安居乐业。
围绕“强民生 实现锦绣黔东南的根本目标”话题,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专访。
强民生 实现锦绣黔东南的根本目标
范贤镇代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力抓好民生工作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曹杨军
“州长安九熊所作的报告,与州第十一次党代会一脉相承、相互呼应,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精准到位,工作安排目标明确,是一个拥护核心、坚守初心、鼓舞人心的好报告,是一个有政治高度、有举措力度、有民生温度的好报告。”州人大代表、丹寨县排调镇党委书记范贤镇说。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时刻把老百姓关心的事情记在心上。”范贤镇代表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据范贤镇介绍,去年丹寨县排调镇扎实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等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开展劳动力素质技能提升培训2024人次,规范发放城乡低保、高龄津贴、残疾补贴等各类民生资金;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抓好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厕所146户,1757户农户用上卫生厕所。
“做好民生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要我一天在这个岗位上,就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为民办好每一件实事。”范贤镇说,通过建好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本台账,强化动态监测和帮扶,筑牢防贫返贫防线,巩固稳定脱贫成果,排调镇2021年全年没有1户返贫。
“接下来,作为基层代表,我们一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抓好民生工作。”对于下一步如何抓好民生工作,范贤镇信心满满。一是突出抓好防贫监测。动态排查因灾因病或其他因素可能致贫家庭,完善保障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二是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依托全镇83%森林覆盖率的优势,用好“全省森林乡镇”牌子,发展林药、林禽、林蜂产业,让产业收益更多更好惠及群众。三是突出抓好劳务输出。紧盯零技能、零就业家庭,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精准建立群众就业意愿清单和就业岗位清单,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四是突出抓好教育医疗工作。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的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享尽享,绝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因贫辍学,绝不让一个家庭因病返贫。
韦德兰代表:加强茶产业标准化发展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一片小茶叶,托起大民生。近年来,茶产业作为黔东南传统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和优化销售渠道一直是州人大代表韦德兰关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带动,优化改造,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韦德兰说,我州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重点扶持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新茶园的开发;加快老茶园改造,引进高档茶叶新品种,培育本地优质的茶叶品种,为茶叶生产提供优质茶树苗木。
韦德兰认为,要想扎实推进茶厂标准化建设,需进一步优化茶厂布局,引导、扶持产品开展绿色认证工作,逐步实现茶叶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化要求,打造标准化茶叶基地,提高竞争力。
在参会之前,韦德兰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茶产业,发现榕江县两汪乡的青白茶品质特别好,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该乡结合当地的独特资源优势和乡情实际,选准“整乡抱团”发展有机青白茶的产业发展路子,探索实施“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青白茶主导产业,既守住生态底线,又促进群众增收。
韦德兰说,除了两汪乡,我州其他地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区域布局、基地化生产、专业分工”的要求,建立“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合作社”形式,合作社负责生产鲜叶,龙头企业或示范茶厂负责加工、营销,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做强品牌,做大产业。
“创牌树牌,做强品牌,不断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品牌产品的内在质量,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茶博会的展销与名优茶评比活动,引导企业到国内各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或直销窗口,不断开拓市场;结合农家乐、乡村游等,举办茶事茶文化活动,做强茶品牌。
韦德兰建议,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对茶企业、茶农有所扶持,特别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对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的企业和当地政府、农户关系应积极参与协调和指导;对茶厂用电按农用电政策予以优惠,免除茶厂土地使用税、营业税等茶叶相关税费。同时,对荣获国家级、省级奖的企业实行补贴或奖励。
杨金华代表:加快发展 增进民生福祉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玉婷
“近年来,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的发展有目共睹。”州人大代表、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党支部书记杨金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加快发展,目的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昔日的阳芳,产业基础薄弱。如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篮球场、踩鼓场、休闲步道、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新建的民宿酒店、农家乐、风雨桥矗立村头,村寨主干道装上太阳能路灯。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教育、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全部保障到位,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每个村民的脸上。
“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这是杨金华常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些年,在杨金华的带领下,阳芳村以党建引领,高举旗帜,村“两委”埋头苦干,兴产业、谋发展、利民生,变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现在,阳芳村正积极打造“乡村旅游+苗族文化+山地农业+休闲体验”民族乡村旅游综合示范点,村里大棚蔬菜、食用菌、五彩米、农家乐、养蜂等产业,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4万余元,村集体经济积累128万元。
民生无小事。如何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实事入手,让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杨金华认为,关键是要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杨金华建议,在产业方面,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兴旺;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在生态方面,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治理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乡风方面,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村寨;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把党建书屋、活动室作为教育阵地,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大乡村振兴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开展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大农村医疗队伍建设。在治理有效方面,围绕和谐村寨建设目标开展联创共建,修订村规民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保障乡村治理的制度化。在生活富裕方面,抓好农村增收,大力发展产业,鼓励扶持就地就近自主创业,支持返乡创业,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和技能培训,推动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吴娅委员: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用心守护群众健康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骆区卡
“希望通过参加此次大会,在了解黔东南州情及今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为我州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参加州两会,吴娅委员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过去几年,我州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方面打出了公共医院建设、疾控能力提升,州县乡‘三级’远程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大病救治、医疗卫生组团式帮扶等一套漂亮的‘组合拳’,使医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医疗环境明显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撑起了守护群众健康的一片蓝天。”吴娅说,“居民基本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580元,‘看病难、看病贵’压力得到缓解,常见传统传染病总发病率降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吴娅认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大事,是一项永恒的民心政治工程,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因此,她重点关注了民生发展中医疗卫生方面的问题,带来了关于“加强我州基层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议”的提案。
吴娅在提案中建议,推动我州公共卫生工作高质量发展,除了要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医院改革,加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补齐“一老一小”医防融合短板,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方面外,还要意识到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加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编制,落实人才倾斜政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建立人才绿色通道,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和学习渠道,提高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吴娅表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同时也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因此,回去以后将认真研究相关会议精神,以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攻坚“七个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落细落实各项举措,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孔成岳委员:增就业 做光彩 保民生 彰显企业时代担当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作为此次政协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别的召集人之一,州政协委员孔成岳深感责任重大,在参政议政之外,还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协助做好所在界别的委员组织工作。
今年是孔成岳担任州政协委员的第11个年头,这些年来,“增就业、做光彩、保民生”一直是他履职尽责的方向。“作为一名非公经济人士,一名民建组织的政协委员,不仅要遵纪守法,做到企业和企业家‘两个健康’,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更需关注民生,关注共同富裕。”孔成岳说。
孔成岳是黔东南州温州商会会长、贵州浙商园林绿化公司董事长,还是温州市驻黔东南联络处主任、州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州红十字会常务理事、民建州委委员……身兼数职的他,充分带动相关平台和人员积极投身民生工作。
孔成岳说:“‘十三五’期间,我州最大的民生工程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期间,孔成岳带领州温州商会企业家以捐赠现金和实物的形式对州内32个村寨进行帮扶,扶贫、救灾、助学、助寡,公益事业不断。这几年,州温州商会在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和“千企帮千村”活动中捐款捐物达三百余万元,孔成岳个人捐资超过75万元。孔成岳个人也成为唯一一位连续三年获评“脱贫攻坚‘百千万行动’优秀州政协委员”称号的委员。
“现在我们又继续引导着这批爱心企业家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2021年,我们帮助了黄平县野洞河镇老王屯村因水灾造成的断路的修复,帮助剑河县太拥乡白道村推进乡村振兴,对黄平县重安镇枫香村的100米通村公路硬化也达成共识。”孔成岳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需无缝衔接乡村振兴。其中,财政项目扶持资金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推手,是产业形成的重要支撑。”
为助推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孔成岳对项目扶持资金的管理使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他希望相关部门严把项目入库关、项目实施关、资金拨付关、项目验收关,根据产业实绩对企业和实施单位进行有效的激励。同时,纪委、监委等预防职务犯罪部门要对项目资金监管机构以及监管岗位进行普法和监督,杜绝配合套取(抽逃)项目资金现象发生。
周德容委员: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小切口”惠及“大民生”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家政服务业愈发成熟,逐渐走上职业化的发展道路,成为被社会与大众所认可的服务型行业之一。”州政协委员周德容说。
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大有可为。周德容是凯里黔灵女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4月,以“服务妇女、面向社会、温暖家庭”为宗旨,在宣传、组织妇女投身家政行业谋求发展,为广大家庭提供服务的同时,通过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劳务派遣等方式,帮助下岗、失业、无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女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创业和就业。从2015年至今,已培训家政学员8000余人,带动就业6000余人。
家政服务业正是“小切口、大民生”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在不断增强,加上全面三孩政策推进实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居家养老、康复护理、育婴育幼、烹饪保洁等多样化的家政服务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家政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周德容说,“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的短板也十分突出,家政服务领域积累的矛盾较多,一些负面事件时有发生,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十分必要。”
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为今后一段时期家政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黔东南州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提供了遵循。
“目前,我州家政服务业的大概情况是:以居家保洁、搬家、家电清洗为主的初级阶段拥挤,以照料、母婴护理、老人护理等为主的中级阶段空虚,以月嫂、家教等为主的高级阶段独立。” 周德容经过深入调研,基于我州实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说,“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制度和规定,治理行业乱象,多方面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以‘黔粤家政’‘智通人才’为培养模式,在全州建立标准化人员培训、企业管理和客户服务体系,筑牢黔东南州家政服务产业后备力量。同时,聚焦一线城市需求,推动黔东南州家政服务人员劳务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