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新闻网讯 不误农时,不负春光。近日,在黎平县德顺乡坝区,村民们抢抓农时,开沟起垄,种植灰树花菇和各种蔬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这只是黎平县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坝区产业发展效益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该县将坝区农业作为助农持续增收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积极探索推行“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组织实施产业发展,在产业布局、种植效益、发展方式、发展体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党支部牵头,村“两委”组织协调冬闲田,合作社经营管理并拓展市场,农户参与务工并享受扶贫资金债权投资收益分红,助力坝区经济稳步收益。
该县以“村社合一”为引领,坚持“握指成拳、抱团发展”的原则,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坝区+农户+电商+N”的多样化经营方式,推动土地集中流转、资源集中利用、市场集中销售,切实发挥好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产业向现代化发展,推动效益最大化。目前,该县44个200亩以上坝区,总面积5.39万亩,共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产业覆盖农户3.6万人,其中覆盖脱贫人口1.5万余人。
该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按照“一坝一策”“一坝一主业”要求,以“一突两强”为着力点,坚持高点定位、产业为基、市场导向、招商引资等举措,狠抓坝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发展、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项目落地,做优做强坝区产业,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技术条件、农民意愿等因素,推进坝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奋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坝区机耕道总长达313公里,排灌沟渠总长375公里,农产品冷库容积7806立方米,大棚覆盖面积48.665万平方米,建成蔬菜育苗中心1个,脱水蔬菜加工厂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