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岑巩注溪镇:太子参喜获丰收 群众增收笑开颜

发布时间: 2022-07-05   作者: 杨艺 黄燕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侯雪慧

  黔东南新闻网讯   仲夏时节,药香满坡。近日,在岑巩县注溪镇面溪村20余亩太子参种植基地里,处处可见村民们勤奋劳作的身影。大家三三两两分布在土埂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边采挖太子参,一边拉着家常。不一会儿,身旁的袋子里,就装满了土黄色的太子参。

  “今年雨水多,每亩地大概只能挖250公斤左右,我们都是拉到施秉县牛大场镇去加工销售,太子参市场需求大,好卖得很,价格都是随市场而定,每公斤价格在40元至60元之间浮动。”面溪村太子参种植基地负责人周启祥说。

  太子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又称为孩儿参、童参,药性平和、味甘,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效。每年秋季开始种植,到次年6月即可采收。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太子参产业也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种植太子参劳动投入较大,一年算下来,需要1000多个工次,全年劳务费支出差不多7至8万元。”周启祥说。

  为了提高村民采挖的积极性,该基地都是采取按件计算、工资日结的方式,当天就能结到工资,这让村民采挖的热情高涨,每天到基地务工的村民最少都有70人。

  “反正工资是开现钱,两元钱一斤,快的可能一天要挖25至30公斤,慢的最低也要挖15至20公斤,手脚快就多得点,慢就少得点。”注溪镇面溪村村民杨胜禄一边采挖太子参,一边笑着说道。

  近年来,注溪镇坚持把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抓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依托当地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群众自主种植得现钱、土地流转拿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助力乡村振兴蹄疾步稳。

  目前,该镇共种植中药材 1520余亩,其中太子参510余亩,预计实现产值约 3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