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村规民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瓮址之变

发布时间: 2023-03-17   作者: 王佳丽 韦启悬 杨玉婷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侯雪慧

  仲春时节,走进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瓮址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明亮的村道,干净整洁的农家院,欣欣向荣的花草树木……

  这是麻江首个县级标准村规民约——“瓮址20条”制定实施一年来,这个布依山寨发生的美丽蝶变。

  瓮址村是坝芒乡最边远的村寨,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等诸多要素,是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2020年5月,45岁的赵廷章当选瓮址村党支部书记伊始,便与村“两委”集思广益,探索制定新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土生土长的赵廷章,亲自见证了村规民约作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传承遗留,在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和促进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敏锐地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约束力日渐薄弱,所发挥的社会效果也每况愈下。必须与时俱进,制定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村规民约,使其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瓮址村“两委”的这个大胆构想,得到帮扶单位——麻江县农业农村局的肯定和支持。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吴家相在走访调研了全县69个村寨、研读相关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基础上,草拟了瓮址村新的村规民约。

  经过县直36个部门专题会议会商,又经瓮址村党支部会议提议和村“两委”会议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各自然寨群众院坝会充分商议、修改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等多道程序,2022年4月,瓮址村村规民约“升级版”——“瓮址20条” 新鲜“出炉”。

  “瓮址20条”阐述了为维护瓮址村社会秩序、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条例,并结合瓮址村实际,细化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提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共商共建共管共治共享”。

  “‘瓮址20条’的核心就是遵守党纪国法、村规民约、家庭环境卫生、家规家教家风、产业发展规律,让乡村治理、村民自治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吴家相说。

  “瓮址20条”出台后,村“两委”将其条款印制成宣传手册,发放到各家各户遵守实施。在每个村组的文化墙上,除张贴“瓮址20条”全文外,还开办了“双联双共”和“123456”工作法推进“三治”暨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公示栏,对农户环境卫生文明情况、村规民约执行情况、发展与安全情况、党员或带头人发挥“两个作用”情况进行打分,于每月5日前公示上月评比结果,10日前开院坝会通报,10日后督查整治情况,并定期评选出“红黄榜”农户。

  小小“红黄榜”,发挥大作用。村里谁上了“红榜”,就像吃了蜜一样甜;谁上了“黄榜”,就觉得格外丢人。

  这不,新村规民约刚出炉,老胖榜田组的张光林就因为院里一堆未收拾的柴禾,登上了公示栏“黄榜”,还在小组院坝会上被公开“点名”提醒,年逾六旬的老汉不禁红了脸。

  想到自己“拖了全村卫生的后腿”,张老汉羞愧万分,回家后就赶紧将柴禾拾掇好,整齐地码放在墙角,还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表示以后绝不会再登“黄榜”。

  “这个‘黄榜’公示设的好,既是警示,又是督促。”一位到瓮址参观的村干部说,“瓮址20条” 在条款制定上下足了功夫,对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为我们村做了样板示范。

  “瓮址20条”融入了传统美德教育,使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时间,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在瓮址成为时尚。

  去年年底,按照村规民约积分量化评比结果,瓮址村“文明家庭”“优秀村民”“好媳妇”“好青年”等一批先进荣登“红榜”。

  李足英就是被评选出来的“好媳妇”。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务工,照顾家庭的重任便落到了她的肩上,不仅要照料70多岁的公婆,还要照料3个读书的孩子。大伯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的孩子没人照顾,她索性将其接到自己家照顾,一管就是四五年。

  “照顾好老人,教育好孩子,睦邻友好,是村规民约的要求,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李足英说。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

  赵芝亮是“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联户长,新村规民约实行以来,村里的大小事项,他都尽心尽责。

  去年,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和提高劳动效率,赵芝亮把榜田组20多户村民召集到一起,提议修建一条产业路。大家都赞同这个提议,决定每户出资1340元,涉及占地的农户无偿让出土地。赵芝亮除负责施工调度外,还积极协调村“两委”、乡政府及县国土资源管理局给予支持,仅用10 天时间,一条宽阔的千米产业路就顺利建成。

  “‘瓮址20条’贴民心、连人心,我要履行好自己职责。” 赵芝亮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村里纠纷多、经济条件差;现在群众纠纷少了,日子也变好了。”当了27年村干的老支书杨光前目睹了瓮址近年来的可喜变化。

  “新村规民约成为瓮址社会治理的一道防线,‘规’住了歪风邪气,‘约’出了平安和谐。”据瓮址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刚介绍说,“瓮址20条”实施以来,全村化解群众纠纷7起,开展便民服务140件,完成率100%。

  如今,在瓮址村,打架斗殴的人少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

  记者驱车从瓮址村岔河组出发,沿着宽敞的水泥路盘旋而上到达高坡组,沿途看到的是一派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

  在高坡组返乡创业青年杨祥的育苗基地,嫩绿的甜玉米苗和蜜本南瓜苗沐浴着春风茁壮成长,预计半个月就可以移栽了。

  “以前上山种地,爬坡要40分钟,现在产业路修通了,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田边。”杨祥告诉记者,今年,他计划种植甜玉米30亩、蜜本南瓜6亩、辣椒40亩,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带动家乡产业发展。

  公路修通后,69岁的金蝉芝又回到了山顶的老房子,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腰包也鼓了起来。

  ……

  今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帮扶支持下,瓮址村计划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茶叶200亩、生姜150亩、黑山羊450头,并将开发响水河漂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户户有产业,处处有风景。

  村规民约激活瓮址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