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 2023-10-27   作者: 通讯员 邹燕 李光林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这些天,丹寨县南皋乡黔山古法造纸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除了捞纸、晾晒、取纸等常规订单生产外,最近合作社接到1米×3米大型修复纸张订单,负责人王兴武正和大伙研究制作该批订单的纸浆槽的建设而忙得不亦乐乎。自从成立合作社后,皮纸订单源源不断,在这里干活的手艺人是越干越有劲儿。

“自从加入黔山合作社以后,跟着王兴武老师学了很多东西,包括学修复纸、书画纸之类的,工资每个月提到7000元至8000元都是正常的。”罗有军表示很有信心跟着王兴武老师做下去。

南皋乡,是名副其实的“古法造纸”之乡,家家户户以造纸为生,由于造纸业以家庭作坊为主,纸张单一、品质各异,加之现代工业化纸张市场的冲击,传统纸业受到巨大冲击,在严峻形势的考验下,传承人王兴武坚持不懈、努力求变,萌生了“抱团发展”的想法,2009年,他就地成立了造纸合作社,将村里的造纸户、手艺人聚集起来,形成了传统工艺传承培育到产销两旺的良性循环,目前,合作社培养出了6位技艺传承人,吸纳全村37户89人就业增收。

“我这6个徒弟是非常优秀的,都是专门生产国家图书馆用来修复古籍文物的纸张,我们通过造纸技艺把大家集中起来。现在合作社最近这几年,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000万元左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很有信心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顺应形势,创新求变。如果说传承人王兴武在产业发展方式上转变,那同样作为国家级皮纸技艺传承人潘玉华则是在文创产品上做到了精益求精。经过外出考察、潜心研究,几经打磨后,他在传统皮纸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制了各类纸灯、纸画等极具艺术感的文创产品,让古老的文化收获现代密码,备受游客青睐。

“如果没有新元素介入,不去加以设计,不去加以改变,古法造纸纸张在我们这一辈就会消亡,后续就没有了传承。从产业发展上来讲的话,古法造纸这种皮纸产品,其实已经不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社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潘玉华精心研发古纸文创产品,让古法造纸走得更远。

除了聚焦“创新”,潘玉华也不忘传承人肩负的重任,长期以来,他以学校为载体,搭建起了文化传承的桥梁,通过每学期制定皮纸制作技艺相关课程进校园的形式,为学生普及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基础。

“老师说的内容非常有趣和具体,让我对古法造纸术有了巨大的了解。同时我觉得生在‘造纸之乡’非常的自豪,我也想把这门技术学好,传承下去,不能让它流失掉。”南皋小学学生龙韵方跟着潘玉华老师认真学习造纸技术。

近年来,南皋乡依托纸文化,借纸发力,借助民族宗教专项惠民资金,积极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积极推动“古法造纸+体验”“古法造纸+旅游”的以纸文化为主的沉浸式乡村旅游形式,延长乡村旅游体验游玩路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文化振兴。

“之前我们还要到外面去务工,现在我们在家里面做纸,我们还能吃上了旅游饭,家乡也建设得越来越好,我们感觉到很幸福,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村民张月秀在村里开了家民宿,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2021年以来,丹寨县民族宗教部门在全县范围内投入少数民族发展任务资金累计1850万元,其中在南皋乡投入项目资金557.1万元,实施古法造纸研学基地提升、民宿修缮等项目5个,在建项目1个,项目的落地直接涉及1万余当地群众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