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全力以赴稳就业 凝心聚力促发展—— 我州抓好就业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发布时间: 2023-12-15   作者: 记者 韦启悬 通讯员 龙施明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就业”二字重千钧。

近一年来,我州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超额完成各项就业指标,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023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文件对黔东南州就业工作给予激励表扬。

“就业优先”千钧之重复杂形势中稳住基本盘

民之所盼、施政所向。

近一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人社部门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头等政治任务,研究拟定《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并紧紧围绕促进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各类群体,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积极为每个劳动者谋划就业增收的路子。

把有外出就业意愿的“送出去”,稳得下。

“以前我们出去打工总是担心买不到车票,现在都是政府给我们开通免费包车,还派干部护送,给我们解决了很大问题。”家住从江县西山镇的务工人员杨先安刚和家人过完年,即将踏上赴广东佛山返岗就业的旅途。

去年12月初,州人社局提早谋划,主要负责同志组织各县(市)人社局长赴佛山市提前对接返乡返岗工作,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形势调研,摸清返岗意愿。发动各级力量挨家挨户开展“敲门送岗、政策进家”行动,“一对一”推送返岗温馨提示和宣传短信110余万条,让返乡劳动力“有岗可选”。

主动走出去建站,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是我州近年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

“非常感谢潘站长,没有你的帮忙,我都不知道怎么领取这六千多元的社保补贴。”黎平籍在佛山务工老乡吴腾芳给黎平县驻佛山市禅城区劳务协作站发来微信,表示感谢。

把强化驻外劳务协作站体系化建设作为推动稳岗就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州共建立或协管驻外劳务协作站42个,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服务驻地务工群众12万余人次,协调解决劳动维权45件,涉及资金310万元。

把想在家门口就业的“服务好”,能增收。

去年以来,“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成为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议的常驻主题。一系列重要部署助企纾困、稳岗扩岗,一揽子政策着力稳住就业大局。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密集落实,持续加力加码。今年来,全州通过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少单位缴费9477万元,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发放失业补助金358万元,向2146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715万元,为1812家市场主体兑现就业创业补贴1081.5万元。

“近期咱们企业有没有用工方面需求,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上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凯里市就业局副局长曾祥斌每半月定期入企走访服务。

各级人社部门积极发挥企业吸纳就业“蓄水池”作用,创新开展人社服务专员、实地试工、入企探岗等举措,将服务和招聘定期送到工厂车间、村寨社区、产业基地,今年来开展各类专场招聘活动587场次,服务用工主体7363户次。

“重点群体”有效保障托起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校毕业生,背后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殷切期盼。

6月30日,毕业离校前最后一次直播带岗大型招聘活动在州职院举行。走进直播间,州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正耐心向高校毕业生讲解就业优惠政策。

全州迅速启动“十项”服务攻坚行动,从求职黄金期到临近毕业重要关口,人社、教育部门全身心投入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刺跑。

8月底,促进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现就业9293人,州内三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85.96%,顺利完成省下达80%的目标任务。

就业是最基本民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坚实保障。

“我现在加入了农业合作社,主要负责百香果剪枝和除草,每个月工资也有2000元左右。”年龄偏大、技能偏低被迫返乡的潘小花参加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百香果种植培训后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紧扣“三落实一巩固”和“七个方面”重点任务,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就业、就地吸纳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目前全州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61.74万人,促进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16.13万人,两类群体就业规模均超额完成任务并高于上年度水平。

6月6日凌晨1点,凯里市“城市之门”广场依旧人头攒动,有的商贩推着小推车、有的简单铺上垫子、有的小轿车后备箱打开就是“柜台”,各种商品小摊琳琅满目,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这一天正是芒种,代表播种和希望。

从大十字街边到国贸广场,从永乐路宵夜街到小高山坡顶,从“村BA”赛场外到“村超”体育馆旁……一种新就业形态在我州逐渐兴起、愈发壮大——灵活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民生连着民心。通过政策扶持、组织发动、靠前服务,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直播带货等新就业形态,多渠道拓岗位助增收。劳动者就业后的笑脸是就业部门温暖施策的目标,是人社部门十年如一日不间断、无间歇暖心帮扶的最美定格。

“体系健全”跬步千里推动高质量就业发展行稳致远

就业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根基工程,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

突出组织保障——落实州级“季调度”、县市“月调度”、部门“周调度”机制,层层扣紧责任链条。加快推动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发挥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功能,构建州、县、乡、村四级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机构+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基本、市场提质量”的联动工作格局。

突出载体培育——全州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建设公益性零工市场22个、零工驿站527个,累计服务7.34万人;加强就业创业载体建设,累计建成创业孵化基地25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点)28个、就业帮扶车间(基地)519个,吸纳就业11万余人。

突出品牌打造——开展劳务品牌“提升年”行动,通过实施“一个劳务品牌、一张就业名片”,围绕县域资源禀赋和亮点特色打造。目前全州培育劳务品牌44个,累计带动就业10万余人。

突出服务优化——聚焦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意愿,针对性开展订单型、定向型、输出型等各类技能培训3.4万人次。开通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务“绿色通道”,推进“春暖农民工”行动,常态化开展“10+N”系列专项活动,落实“1311”就业服务,兑现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86亿元,享受政策扶持人数超10万余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亿元扶持1402人(户)个体或小微企业成功创业,帮助9.1万就业困难人员落实乡村公益性岗位,1.41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03名退捕渔民实现“上岸就业”等。

……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系着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是各级人社系统肩负的重任。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就业工作永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