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让黔东南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土更净—— 我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24-01-03   作者: 记者 王道东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近日,记者从州水利局获悉,水利部公布2023年国家水利风景区认定与复核结果,黔东南天柱清水江百里画廊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这是我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大成果。目前,我州已有8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我州厚植生态优势,深入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工程,坚守山青、天蓝、水清、地净四条底线,推进生态系统休养生息、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更加安全。

实施“蓝天”工程,让黔东南天更蓝

“凯里的空气都是甜的。”这前来看“村BA”的山东球迷徐金博的感受。

黔东南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破解生态环保工作难点,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在一线落地生根。制定《黔东南州大气污染防治年度实施方案》,开展工业粉尘治理,督促麻江明达水泥、贵州东立水泥、贵州凯里瑞安建材、锦屏和泰水泥、贵州黎平华新建材5家企业完成达标排放治理。淘汰黄标车。

黔东南天更蓝了,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我州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废气污染执法检查,结合春节、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抓好污染源头防治,杜绝污染现象发生。截至2023年12月20日,全州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64%,同比增长0.81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凯里市空气质量保持100%,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

实施“碧水”工程,让黔东南水更清

“如今在清水江或者是巴拉河,清清的溪水,清澈见底,在氵舞阳河或者都柳江,可以见到河底鱼儿游。”三级“河长制”的推行,让黔东南的水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水利风景区数量增多。

我州以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进黎平县承德酒业废水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力度,对全州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环境状况、规范化建设等进行排查。加强鱼洞河污染治理,推进龙场煤矿、五里桥出水点、鱼洞河3个煤矿废水处理站全面开工建设。

我州水环境质量保持前列。围绕饮用水水源地、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内容进行精准治理,大力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盯紧抓牢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创新实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看牢守好国家、省考核断面水质,水环境质量保持前列。目前,全州千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保持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第一。

实施“青山”工程,让黔东南山更绿

作为贵州重点林区的黔东南,最耀眼的色彩便是流动在群山林海里的那一抹苍翠。

我州剑河县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县营造林13万亩、生态公益林102.04万亩,2021年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40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国储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森林抚育改造。这是剑河县实施青山工程的一个案例。

2023年以来,生态和林业部门结合战略行动,着力增绿添彩,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全州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黔东南州,国土面积4540万亩,林地面积3269万亩,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2%,是我国南方28个重点集体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69.63%,稳居全省第一。

实施“净土”工程,让黔东南土更净

我州全面加强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工业渗滤液、企业废弃液等监管处置工作,梳理全州污染地块情况并开展动态更新,抓好农用地防控工作,做好“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审查,确保全州土壤环境安全。目前,全州土壤环境持续安全,未发生较大污染事故,辖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医疗废物实现100%安全收集处置。

有机产品对土壤、水质、环境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我州打造形成以“黔东南小香鸡”“麻江蓝莓”等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5个,加入“苗侗山珍”品牌的经营主体累计达192家。目前,全州绿色食品获证55个,有机产品认证证书80张,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个。

此外,我州集中整治建筑施工、生产加工、娱乐服务等行业噪声污染,突出抓好景区、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地噪声治理,聚焦五一、国庆、中考、高考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专项行动,共建“宁静小区”。2023年以来,开展噪声集中监测192次,噪声环境合格达标。

相信,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黔东南的生态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谱写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