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黔东南州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26   作者: 余光燕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011.jpg

从江县加榜梯田美景。 (黔东南州委宣传部供图)

引言

最近,黔东南州剑河县、榕江县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天柱县、锦屏县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又添成果。

黔东南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动实施“护绿、扩绿、倡绿”三年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冬日清晨,漫步黔东南州锦屏县城区“三江六岸”,薄雾蒙蒙的江面如梦如幻,水鸟不时轻掠水面,几艘小船荡波穿行;沿江水岸,文书楼、飞山阁、休闲长廊相映成趣;远处青山如黛,绘就了一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新画卷。

“这个环境是相当好的,两岸河堤建设得非常漂亮,有河堤步道,有亭子,有广场。”85岁的滚显植老人目睹城区建设的不断变化,感叹不已。

设施完备,风景秀丽。近年来,锦屏县在加强三江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保护与利用的同时,不断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品质,形成水利开发、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旅游观光的高质量发展水利风景区。

爱绿、护绿,黔东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创新实践举措,织密司法保护网。2023年11月28日,“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揭牌,以司法实践举措持续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从全省首例破坏生态环境认购“碳汇”案,到剑河县发布面额为1700万元的全省首张人工林业碳票,到建立全省首个生态环境司法绿碳实践基地,再到“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司法保护基地”的建立……黔东南州不断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边创新护“绿”,一边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2月,工信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于2018年11月入驻台江经济开发区的天能贵州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与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与此同时,台江经济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园区。

2021年5月,台江县关停5家再生铅污染企业,并先后引进一批工艺、智能、环保等走在行业前列的重点企业,围绕实现铅蓄电池生产与回收循环利用,构建发展一条绿色循环产业链。目前园区新能源动力电池及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主导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新作为。黔东南州按照全州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要求,全力推动现有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转型升级改造等,为产业发展预留污染物排放指标。

2023年,该州启动7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督促110家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和10家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单位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完成110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

同时,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机遇和“桥头堡”政策红利,聚焦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基础设施短板,奋力掀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热潮。2023年已争取获得中央、省级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24个,累计获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农村污染等防治资金支持2.58亿元。

污染防治攻坚战新突破。制定并印发《黔东南州中心城市2023年空气质量保障方案》《黔东南州中心城市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方案》《黔东南州中心城市轻中度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落实督查工作方案》等系列指导性意见,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管控精准帮扶指导,建立16县(市)空气质量应急管控督导工作机制,确保各县(市)空气质量应急管控工作落实落细。

项目化、工程化推进《黔东南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落地,台账化推进重点任务目标,建立了重点流域、饮用水源保护、黑臭水体整治、入河排污口、城镇污水处理、河长制、专项资金项目等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台账,实现清单化推进、台账化管理、常态化调度。

执法和监测能力建设实现新提升。全州16个县(市)生态环境部门均配备了无人机等非现场巡查的执法设备,配备了水质快速仪和粉尘快速检测仪。全州121家企业安装并完成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完成69个点位三监一控升级改造,全州自动监控总体传输有效率96.74%,科技保障支撑执法监管更加精准有力。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立足全州大生态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实施“护绿、扩绿、倡绿”三大行动,开展新一轮绿色黔东南建设行动计划,努力把绿水青山的“颜值”持续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