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一座城市最美的姿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鲁媛 尚宇杰
今天,入伏首日,多彩贵州马拉松超级联赛(第四站)暨2025初好刺梨六盘水马拉松(以下简称“六马”)鸣枪开跑。
从1到10,从无到有,从铜牌赛事跃升为国际田联精英级赛事……回望2013年首届“六马”发令枪响,这座“江南煤都”的沉寂,被慢慢划破。
“能在三伏天办马拉松的,也只有贵州了!跑完得赶紧穿外套,不然还会感冒!”来自广西南宁的跑友王光燕,是六盘水马拉松的铁杆“粉丝”,今年是他第十次参加“六马”,“每年最开心的事,就是背着跑鞋来六盘水避暑。”
跑在三伏天的马拉松,起步于转型困局。2005年,传统工业城市六盘水获中国气象学会颁发“中国凉都”证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但这一名头早年只在省内“打转转”。
追问与求索中,六盘水果断决策——借力“凉”资源,以“人无我有”的胆识,在夏季马拉松赛事大都进入“休眠”之时,另辟蹊径打造夏季马拉松赛,“六马”随之应运而生。
2013年,六盘水凭借“全国唯一夏季高原马拉松”的定位,在全国众多赛事中,独树一帜杀出一条新路。
这一年,虽然参赛人数不过1万余人,沿途观众也只是好奇地驻足张望。一条赛道,第一次把六盘水放进了中国马拉松版图,也第一次把这座工业城市和奔跑深度绑定。
长枪短炮、走位抓拍,六盘水市摄影家协会主席王述慷镜头下浓缩十年“六马”变迁,在他心中,跑马就是跑城,“六马”是本直观可感的形象账:“这十年,跑出了天蓝水碧好生态,跑出了自信昂扬精气神,也跑出了避暑旅游金名片!”
十年“六马”,跃升为全国知名“金牌赛事”,更成为市民心中的“城市节日”。
“城市品牌形象账,更是体旅融合经济账,”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娴拿出一组数据,2024年“六马”赛事期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16.8万余人次,带动文旅消费1.86亿元。一碗羊肉粉借“六马”券走向全国加盟店、一颗刺梨果随跑者行囊远销四方、“安六高铁”每日超2万人次旅客涌入……
一场体旅的盛会,一个市民的节日,一张城市的品牌……赛事带动的不只是体育,更是六盘水的城市自信——一个工业城市,可以用绿色和发展讲述自己;一座西南小城,也可以把马拉松办成金牌赛事。
十年,是距离,是从煤尘飞扬奔向绿意葱茏;
十年,是速度,是一次又一次地压线冲刺;
有人说,一座城市的气质,藏在它选择办什么样的赛事里。十届赛事过去,六盘水奔跑依旧,激昂宣扬:高原之上,山不再只是阻隔,跑道不只通往终点,更通向未来——
奔跑,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向。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陈果
三审 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