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脐橙乘无人机“飞”出大山

2025-11-11 贵州日报 雷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田旻佳

刚进入11月,在黔南州罗甸县兴隆源生态农业专业开发合作社的基地里,1700亩的果树顺山而长,罗甸脐橙正压弯枝头,迎来丰收。

行于果树间,橙香四溢,老乡们三五成群正忙着在树下采橙。同时,在果园上空,两架无人机正来往于果园与山脚的运输车之间。

“以前靠肩扛背驮,10个人半小时也就能背500斤脐橙出来,如今靠着无人机,半小时能运5000斤。”基地负责人魏碧华曾是专门收购罗甸脐橙的江西客商,如今从“客”变“主”,带领自己的团队来到罗甸种植脐橙。

与许多基地一样,魏碧华起初将无人机运用于病虫害精准防治,可他转念一想,如果将无人机投入到运输环节,从采摘装筐到无人机吊运,仅用1分钟便可完成一趟运输。“如今,50名采摘工人搭配两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向外运输8万斤至10万斤脐橙。”魏碧华说。

如果说运输的速度提升了生产效率,那么吊运的方式也解决了村民们“山上背果”的苦恼。

“果树顺着山势而长,摘下的橙子通过人工肩挑背扛运出来,一旦雨湿路滑,工人们很容易崴脚受伤。”前来务工的村民多为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采用无人机运输后,工人们只需专注采摘,劳动风险显著降低。

51岁的黄荣丽是罗甸县罗悃镇罗苏村村民,从前在外务工的她如今选择就近打工。“每天早上七点半上班,下午五点下班,基地包吃包住,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加班还另算加班费。”黄荣丽说,目前,基地常年需要务工人员30余人,采收季增至50至60人。

无人机的加入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加速打通生鲜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橙子上午采摘,下午就能抵达市场,客户当天即可尝鲜。”罗甸县供销社农产品销售负责人安兴顺说,“生鲜的本质就是新鲜,如此一来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了。”

目前,罗甸脐橙种植面积约4万亩,年产量超4万吨。在罗甸县供销社的帮助指导下,脐橙通过电商、团购、商超等渠道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日均销量达数万斤。“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基地将无人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进一步降本增效,让罗甸农产品‘飞’出大山。”安兴顺说。

来源 贵州日报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蒋丽薇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