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稻种的人—— 记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牛耕部落主人杨正熙

发布时间: 2022-12-26   作者: 王道东 吴兴荣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侯雪慧

 

  

  12月15日,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牛耕部落的主人杨正熙喜滋滋地拎着一把稻谷种往他的收藏室走去,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地说,这是从隔壁的岑勒寨龙建成家收来的粳米品种。

  黎平铜禾、黄冈香禾糯、小麻红米……走进杨正熙的“种子收藏室”,稻种琳琅满目,其中8种稻禾长得又高又壮,比人还高,十分罕见。

  杨正熙1994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后回乡工作,先后担任县林业局副局长、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

  2011年时任镇长的杨正熙下基层走访,在岑卜村的一户农家做客时,尝了一碗这家老人自酿的米酒。“这种酒纯度高,喝起来口感好极了!”

  当他再到这个村子里时,那位种植“高秆小麻红”的老人已经过世,因而再没人种植这个品种,甚至连种子都没有留下。

  就因为这么好的品种没有保护下来,杨正熙后悔懊恼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他决定辞去镇党委书记职务,专门从事稻种的收集。

  每年九月初,他就到海拔低的龙额等地去收稻种,龙额等地海拔低气温高,稻谷成熟较早。每年十月,他就去高海拔地区收稻种,几年下来,他路过田边一闻稻谷的香味,看一看稻谷的叶子,就能辨别那是不是他还没收的品种。

  2013年,是杨正熙大丰收的一年,他到黎平县黄岗村去收香禾糯,黄岗人家家种香禾,一下子就收到了16种稻种,其中一种香禾就只有一家在种植了。

  “它们还在等我去抢救它,每找到新稻种后,我就松了一口气,有一种自豪感,感觉找到了人生价值。”杨正熙说。

  杨正熙去寻找谷种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贵人”。一天,杨正熙正打算出门去寻找新品种,黎平县科协退休老干部吴世堂告诉杨正熙,他发现黎平铜禾的踪影,而这正是杨正熙苦苦寻觅很久的品种。

  杨正熙赶到孟彦镇芒岭村,连夜把这个品种拿到手。那家的主人说,别的地方已经不种植黎平铜禾了,他们之所以坚持种黎平铜禾,是因为当时媳妇没有奶,寨上又没有同龄的产妇帮喂,他们就用黎平铜禾煮米粥给小孩子吃,小孩子就吃黎平铜禾粥长大,这个品种的稻谷一直种植下来。

  12年的辛劳收集,杨正熙跑遍了黎平县及周边县的900多个寨子,收集了87种稻种,现在20种稻种几乎没人种了,杨正熙还保留这些稻种。

  “我坚持做的就是保护稻种资源的多样性。”杨正熙说。

  杨正熙除了保留种子,他还将收来的种子分发给乡亲们,发动乡亲们种植。他们所采用的种植方式是不用化肥、不打除草剂、不打农药的种植模式,目的就是为了让种子更纯粹。

  2014年由杨正熙免费提供稻种,每亩地先付300元保证金,收获后稻米以每公斤6元的价格收购。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当年收获的近万公斤稻谷全部脱销。

  小试牛刀就尝到甜头,杨正熙决定大干一场,他在村里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种植古老的稻谷。

  “习近平总书记说,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热爱稻种这行业,只要我能动,我都要矢志不渝地把稻种守护做下去。”杨正熙说。



相关报道: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日报社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均为黔东南新闻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 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