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夫子庙旁来到舞阳河畔

2018-02-22 黔东南新闻网 奉力 吴敏

 

  

  “这个‘年’过得太有意义啦,第一次和苗族同胞们载歌载舞,真的好兴奋!”一位朱姓女子舞蹈后坐下来还有点气喘吁吁地说。

  2月20日是正月初五,在贵州省施秉县城关镇一个叫“赖洞坝”的村寨,接待了由中国旅行社组织的一个叫“南京结伴户外行”近50人的旅游团。

  赖洞坝古称“盛家铺”,位于施秉县城西近郊,全组115户436人。其地处施(秉)余(庆)国道杉木河旅游景区通道与上舞阳河旅游景区通道交汇处,“背靠”5公里处的上舞阳河,左携9公里的杉木峰,右搂5公里外的县城,实属一个发展旅游接待产业的“金三角”。

  下午3时许,一辆“苏”字头牌照的大巴缓缓停靠在施秉县城通往上舞阳河景区近5公里的路边。来自南京的游客们陆续下车来,就被风格不同的民居吸引:“这里的民居各自为阵,好悠闲哈。”走在长满油菜的田间通村水泥路上,男男女女的游客们东张西望议论纷纷,显出新奇的神情。

  “你们不是到黔东南来旅游的吗?到苗家来还怕没有饭吃,这些糕点拿下车来干嘛?”我问一位游客。他说:“大过年的,能空手空脚的到别人家来吗?”我感到暖心,这些是来自秦淮河畔的情怀人。

  “欢迎欢迎!请喝一杯米酒再进寨。”几位身着苗族盛装的女子在路中段提壶把盏“拦住”了游客。“谦让”后,一位身材高大、双手提着“旺旺礼品包”的男子率先迎战:“我来!”

  “真的好甜,再来一杯!”

  “真的吗?我来。”一位被称为“教练”的女子自告奋勇喝了一杯后问:“都能给两杯吗?那我再来一杯。”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相互的“忽悠”下,人们纷纷品尝,“忘乎所以”起来……

  “这地方好啊,清静、自然、轻松。”一位中年男子自言自语。

  “我们这穷乡僻壤,哪有你们秦淮河的历史悠长。”

  “秦淮河确实像一部史书,但‘读史’的人太多,特别是假期,令人闷慌,还是这绿水青山的地方,养心啊!”

  谈说间来到一个小院前,只见院门上面匾曰“苗家腊味坊”,两边的对联令人会心,上联是:“靠政策财源广进”,下联是:“托党福生意兴隆”。

  小院的门坊上,两根红线栓着的两个黑色牛角被拿在两位盛装苗族女子手上,另外两位盛装女子提壶并排。这便是苗族礼仪之“进门酒”了。亲朋好友贵客进苗寨要喝“拦路酒”,喝了“拦门酒”才能进院入屋。“经历了”“拦路酒”知道“酒是甜的”的人们象征性地推谦后,有的对着牛角轻唇细撮通过,有的仰脖“痛饮”开怀,其乐融融……

  几十人进了这小院,仿佛进入了春天,人们东张西望看“稀奇”,叽叽喳喳讲感觉。木质却不同于别处的民居、火坑上面挂着熏得“黑乎乎”的腊肉,就连苗族妇女们用棕树叶编制装鸡蛋的小网都成了体验的内容,更多的,却是在欣赏苗族的盛装。

  那位被团员们称为“教练”的女子“不甘寂寞”,在苗族女子们的“折腾”下穿好了一套苗族盛装,却来了一组瑜伽造型,赢得大家阵阵喝彩。

  随着便捷式音响中苗族乐曲的响起,盛装苗女们踩点起舞,引得游客竞相加入。在“能走路就会跳舞”的苗女们觉得简单的舞步却使游客跟得七拐八扭的笑声中,没有的性别距离,没有了族别差异,真的暖心。

  又一段流行鼓点的响起,“教练”喊了一声“跟我学!”,便秀出了现代舞姿,苗女们跟随翩翩,也是七拐八扭,掌声少不了,吆喝声更高。

  两排长桌已摆好,男女来宾分别就坐外侧,女男主方分别就坐内侧,男女宾主几乎一一对应,这就是苗家的长桌宴。

  庖汤肉、老烟刀(腊肉)、酸汤鱼、土香肠、血豆腐、鸡稀饭、盐豆腐、炒酸菜、酸汤菜,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本地美食佳肴,令游客们大饱口福——为了“照顾”外来游客们的饮食习惯,我们就觉得每道菜都少了一种刺激,那就是辣椒,要知道,“云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贵州人是“怕不辣”的。

  酒过三巡,高潮迭起:对歌畅饮、互加微信、诚邀合影,直到主人家唱着一首首苗族敬酒歌,给每位游客额上点红画字以祝福,围上红巾寄相思,挂上红蛋表团圆……

  微寒的季,却让人热血沸腾;夜幕的晚,却令人心扉敞亮。依依不舍却要道别,“教练”的话,代表了积极应和的团员:

  “这里好不好玩?”

  “好玩!”

  “苗族乡亲热不热情?”

  “热情!”

  “你们还想不想来?”

  “我们还——要——来!”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