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我想对爸爸妈妈说……

2020-06-01 黔东南新闻网 杨玲 王珺 李林果 吴敏

  “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们而言,是一年当中最开心快乐的日子,对于已经长大成人,或已为人父母的人来说,同样充满了欢乐与童真的回忆。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不同年代的儿童节都有属于他们的快乐,“六一”也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做父母的,总想拉着孩子的手,护着他们长大,即使送上马背,也还想看着孩子走得更远。他们也时常会想,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才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却也容易忽略,停下脚步来,倾听来自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喊出我们的节日主张

  时间走得太快,穿上短袖,吃上冰棍的小朋友们也发现,5月即将离开,6月悄悄到来。怎么给孩子过一个快乐的儿童节:蛋糕,芭比娃娃、奥特曼,还是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

  “六一,要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妈妈都会给我买。”7岁的小西虽然才上小学一年级,他在幼儿园过了3个“儿童节”,已知道“六一”这天,孩子有无尽被宠爱的“特权”,也期待着节日的到来。

  “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要对爸爸妈妈说,可以是一份特别期望得到的礼物,一件希望父母做到的事情或改正的习惯,等等……老师一定为大家把话带到。”5月28日中午11:00,凯里八小六年级(一)班教室里,姚老师用简明的话语说明了班会主题和安排。 六年级的孩子们即将迎来小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儿童节”,一堂以“六一,我想对爸爸妈妈说……”为主题的班会是她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鼓励即将步入少年时代的小大人们,想要怎么安排自己的节日,都可以大声说出来。

  面对这一不同寻常的“六一”安排,孩子们很兴奋,大家叽叽喳喳讨论起来,“‘六一’,我想让爸妈带我出去玩,不想他们老是安排无聊的吃饭。”“我想让我爸戒烟,平常他就是不听……”

  同学们把心里话写在了小纸条上,不少孩子抢着站到讲台上,“我想对我爸妈说,不要看见我玩手机就吼我。我虽然玩手机,但也认真学习了,我会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我已经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爸妈别什么都不让我做!”“我希望儿童节这天,爸爸别加班了,留出时间陪陪我。”……

  有的同学希望六一得到一件梦寐以求的玩具;也有嘴馋的,想让父母解除禁令,让他吃一些快餐食品;还有一些已有了大孩子的忧虑——希望母亲少熬夜,少打麻将,父亲少抽烟……但更多孩子却表达出,希望父母多关心自己,多听听自己的意愿,不要压迫他上不愿上的兴趣班,不要无休止给他学习上施加压力等等……

  其中几个来自“二孩”家庭的大孩子,哽咽着在台上,说出自己在家中被冷落的委屈,“我想对爸妈说,别总是偏心弟弟。我也是第一次当孩子,凭什么要处处都让着他。”

  倾听孩子的成长心声

  课后,姚老师把收集上来的50多张小纸条一一展开,并把这些没署名的心里话拍照发到家长群里,引发了家长们的思考和讨论。

  “你们希望我得到最好的东西,因而辛苦工作。我只希望你们工作不要太累,多些时间和我谈谈心。”看到这张来自孩子的字条,家长们感触很深。不少家长都觉得,孩子在“控诉”的就是自己。他们大都平常工作忙,琐事多,觉得拼尽全力按自己的方式照顾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给充足零用钱,给最好的玩具,报最好的兴趣班,孩子就能健康快乐成长。现在看来,没认真和孩子沟通过,对孩子的关爱,其实有些敷衍,不够“走心”。

  还有的家长在看完字条后,问自己孩子,写的是哪一段话,孩子让她自己找。结果发现居然已认不出孩子的字迹。她这才意识到,作为孩子的父母,自己对孩子们关心不够。“作为父母,我们都应该反思,平时应该多跟孩子聊聊心里话。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做到了吗?我以后批评孩子时会少一点责备,多一点沟通和交流。”

  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再也不能对他们使用语言暴力,家长需要的是耐心,尤其是关注孩子的心里想法,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心声。

  “忽略了沟通,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走心’,没尊重孩子的感受。”这些是家长看了孩子们的心里话后的普遍思考,许多家长也在反思中意识到了,最该送给孩子的成长礼物是什么。

  “一边叮嘱孩子要早睡,另一边自己却在熬夜。‘要运动要早睡身体才健康’的大道理孩子和我们都懂,没有以身作则实在惭愧。作为父母的我们以后互相监督改进!不再让孩子替我们担心!也希望孩子爸爸少抽点烟,争取戒烟!”另一方面,孩子们纸条上,“喊”父母戒烟戒酒戒熬夜的稚嫩关心,也让家长反省自己,是该以身作则做到这些,才能用自律的自己,给孩子做个好的榜样和表率。

  父母孩子的平等交流

  现在的孩子,对于“六一”的期待已经不再停留于一个礼物,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不用等到特殊的日子,很多孩子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玩具。这时,陪伴就显得特别的珍贵。

  以往,儿童节是个契机,让我们用礼物和玩乐安排表达着对孩子的重视和关心。但这样一次让孩子敞开心扉的六一主题班会,让家长明白,物质上的堆砌与满足还远远不够,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就是日常的陪伴与用心的沟通和尊重。

  姚老师作为此次班会的组织者,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觉得自己作为家长,也从中受教良多:“我总觉得大宝在慢慢长大,关注重心就更倾向二宝更多一些,这偶尔也会引起大宝的不满。当时还为大宝不懂事而生气,总觉得大宝可以照顾好自己,都忘记了,她也还只是个小孩子。”

  “无论是举行活动还是买礼物、买好吃的,现在的孩子不仅生活被大人安排得无微不至,节日也被大人安排着。看着孩子们即将小升初,我想,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儿童节,学会把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试着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让亲子关系更融洽,也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与沟通争取,自信勇敢地长大。”姚老师希望这样一份特殊的“六一”礼物,让孩子们告别“儿童时代”后,有一个勇敢的开始。

  和我谈谈心、多陪陪我、不要逼我、请相信我能……翻阅孩子们的纸条时,可以看到这些字句不断重复地出现,这些大小不一的纸条共同喊出了孩子们的心声:他们渴望与父母沟通,期望得到父母的陪伴、也渴望着自己的想法得到尊重。

  “这是孩子收到的特殊礼物,也是我收到最有意义的‘六一’礼物。”其中一位家长杨女士感慨,以前总说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其实是我们当家长的太自大,不给孩子与自己平等沟通的机会,没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也想对我的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宝贝,也要感谢宝贝让我成长。以后的路我们敞开心扉,共同进步!”

  相关链接:

  在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记忆中,儿童节基本是这样度过的:戴着红领巾,自己组织活动。那时候,小学校的大喇叭里,总是放着一首让人记忆一辈子的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他们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955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们“花朵”的专称。

  60年代,这是一个“玩具不多,但游戏丰富”的年代,弹玻璃球、跳格子、跳皮筋、推铁环等等。他们绝大多数人当过红卫兵,写过黑板报。学工学农学军,搞社会调查,听先进人物做报告,也都成了儿童节活动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上世纪80年代吹满祖国的大地,那时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70年代的童年,物质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在这个年代,一到“六一”儿童节,大多数学校和幼儿园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开联欢会,能参与表演的孩子会特别兴奋,表演节目成了六一最开心的事。

  80、90年代,联欢会仍是“六一”不变的主题活动。有的家长还特地请假陪孩子过节,在幼儿园、学校看孩子表演,陪孩子做游戏。那时的儿童节主要以集体活动为主,大家都在为集体荣誉而奋斗着。大合唱、体操比赛等都是常见的儿童节项目。

  00后以后出生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他们在蜜罐里长大,有各种新奇的玩具,从小就能接触到网络,也能收到各种电子科技产品礼物。他们追随着潮流的脚步迅速成长着,时代发展的速度不准许他们落后半点。儿童节已经不再只是配合集体活动的节日,更是孩子们自己的节日。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投稿热线:0855-8239730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