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中国传统村落—— 稿 旁

发布时间: 2018-01-30   作者: 张文杰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那是高山之巅的苗寨,叫稿旁。稿旁村隶属剑河县岑松镇管辖,位于剑河县城东面,距剑河县有名的旅游景点温泉约14公里。稿旁村现有355户,下辖5个村民小组,1300余人,苗族人口占100%,是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寨子。2014年稿旁村入选国务院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一)

  驱车从清水江边一个叫剑河展架大桥的地方往东拐,过了一个叫下岩的寨子后,就一直爬坡一直爬坡,公路在山间蜿蜒盘旋延伸进大山的深处。在剑河县,稿旁是个属于海拔较高的寨子,稿旁海拔1100米。倘若你是冬天的早晨去稿旁,山间会弥漫着大雾,仿佛是在云雾里行走。当然,我认为去稿旁,最美的时节应该是春末,由于稿旁海拔高,从清水江边上到稿旁,你可以领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大林寺桃花》里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意境。春末,清水江边山野的花儿早凋谢了,而稿旁上面的花此刻正开放。当然,稿旁是个民族村寨,上面没有寺庙。你只能体会“人间四月芳菲尽,稿旁桃花始盛开”。

  这次去稿旁,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参加一年一度的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监考。正是盛夏的七月。上稿旁的路满眼都是绿色:山野上碧绿葱茏的树木,山间绿油油正抽穗的秧苗……都绿得直逼你的眼,这时山间突然传来一阵歌声,你就觉得仿佛来到了另一世界。说实话,已有好多年头不到稿旁了。稿旁还是我小时记忆印象中的稿旁吗?

  当车到达山顶上的山坳时,不经意间,一个寨子就徐徐展现在你的眼前——密密麻麻的房子自然散落在一条小山岭上,村边是古木参天的大树,树木连接着一些梯田向四面延伸与山野连成一片,这就是稿旁村。一眼看上去,稿旁不属于惊艳美丽一类的寨子,它沉默、朴实、自然,似乎你来与不来它都一样从容、沉默地矗立着,以独特的姿态在这片土地上自然生存与发展。村中最醒目的是一栋三层楼高的白色砖瓦房——那就是稿旁小学。我们到达村中的稿旁小学的时候,已是下午。稿旁小学的同行热情地招呼我们。带队的副校长召集六年级毕业学生进行升学动员及安排考场事宜,我没有事,而离吃饭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一个人拿着相机走进村中。

  (二)

  稿旁依然是我以前那个记忆中的稿旁——自然、朴实。只是村中原先的泥土小道都铺上了水泥,路面比以前干净整洁;各家各户都接上了自来水,这是稿旁的新变化。寨子里很安静,和外面的许多村庄一样,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在村里看到的大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在村中一块小空地上,几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玩小石头游戏,看到我手中的相机对准他们,用好奇的眼光地望着我。偶尔遇到老人,他们怯生生地问你来做什么?当他或她知道我是来参加监考的老师,便热情地邀约进家去坐坐。我不想打搅他们安详的生活,微笑着与他们挥手……

  站在稿旁小学的教学楼上,太阳正西沉,丹红的晚霞映照在稿旁村上,稿旁似一位披上金红色衣服的含羞的女子,柔和而美丽。我默默打量着眼前这个沉默、朴实的村庄,有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个乡政府的驻地呢?史料记载:1953年始建稿旁乡,后历经变动,1957年属岑松片,1958年属革东公社,1961年设革东区公所稿旁管理区,1963年建稿旁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90年代初,撤区并乡,撤消稿旁乡建制,并入岑松镇。撤乡后,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走了,原来人来人往办事的乡政府大楼人去楼空,稿旁乡也演变成稿旁村。我不知道这样的演变稿旁人是否有过失落?时间会改变许多东西,现公路已经延伸到村里,那个以前稿旁人去岑松赶集肩挑背扛的艰难岁月隐进历史的深处。其实,稿旁乡也好,稿旁村也罢,稿旁还是那片天地山水。

  记忆又浮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第一次到稿旁,记得那时我读小学三年级。和祖父去稿旁过鼓藏节,四村八寨的人涌来看鼓藏节,稿旁寨子热闹极了。那晚由于主人家来客太多,只能打地铺睡。第二天天蒙蒙亮,我还在迷迷糊糊睡梦中,一起睡的人纷纷起来了,他们说去看杀鼓藏牛,于是我跟着他们向杀牛坪涌去。在那冷兮兮的冬天清晨,我第一次看到了鼓藏节那神秘的杀牛仪式。杀牛坪上四周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几个穿着本民族服饰的男人用一根木杠把鼓藏牛拉在鼓藏坪上转着圈,有人在给鼓藏牛不断敬酒。时辰到了,掌牛杠的人把牛头高高抬起,一个穿着女人衣服戴着银项圈的中年男子把磨得锃亮的长刀藏在身后,慢慢向牛靠近,瞅准时机,一刀向牛脖子捅去,血从牛脖子喷涌而出,牛倒地挣扎,人们大声欢呼,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了神秘而惊心动魄的鼓藏节杀牛场面。之后,寨子里芦笙响起来,姑娘们穿着盛装来到村里的球场上翩翩起舞,男女老少也快乐地加入踩芦笙的队伍。寨中鞭炮声、芦笙声、歌声、欢笑声……

  “吃饭喽!吃饭喽!”一阵喊吃饭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晚餐设在稿旁小学食堂,两桌很丰盛的菜肴,都是稿旁本地的绿色食品——村里人自己喂的土鸭,村中人家腌制的瓯馐菜,还有从坡上捉来的打屁虫(九香虫),让人垂涎欲滴。酒已倒进了碗,屋里飘荡着清香的气息,同行热情的邀约,不喝酒就是不敬了。我向来喝酒不行,一碗酒下肚,就飘飘然了。胃因不能承受酒精的刺激而不停地翻滚。只得当逃兵——偷偷溜出来。

  (三)

  天空中一轮弯弯的月亮已升起来,静静地凝视大地。多情的月光把我引进村中的小道。我似乎听到了歌声,沿着歌声的方向走去,在一家门前,两个年轻男子在唱情歌,歌声悠扬婉转。那是心灵深处流出的歌,颤音中带着绵绵的情意,这是稿旁的青年在谈恋爱。他们两似乎要把屋里的女孩邀出来或开门让他们进去。可他俩唱了很久,也没见女孩开门,他们失望地离去。后来旁人告诉我,那家的姑娘还在读书,所以没有出开门出来对歌。稿旁苗族的恋爱方式是独特的,男女之间的交往往往以歌为媒。假如你喜欢某个姑娘,就去她家门前屋后唱歌,用歌声把她引出来或她开门让你进家坐。天冷的时候,这中对歌恋爱的方式,可以在姑娘家里进行,这是当地苗族的一种恋爱习俗,父母哥嫂都不会反对。一般情况是姑娘把来对歌的小伙子们引进屋,在火塘上升好火,就出门去喊平时相好的姐妹来陪小伙子们对歌。姑娘们一边,小伙子们一边,隔着火塘对歌,通宵达旦。我想象着某个冬天的夜晚,那个男女其乐融融的对歌场面一定是多么的温馨与浪漫!

  月光洒满了大地,稿旁村静静地入睡了。了解一个村庄需要时间,了解一个村庄的文化更需要时间。我是个过客,稿旁于我只是一二次美丽的邂逅。一次或两次的邂逅是很难深入了解它文化的核心的。要全面了解稿旁苗族文化,还得花时间与心思。我只能把稿旁放在心底,期待下一次与它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