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万山之尊——圣德山

发布时间: 2018-05-22   作者: 刘三隆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去年立秋之后,我有幸陪同上海客人再次来到被誉为万山之尊的圣德山,而且登上了圣德山山顶。站在山顶放眼望去, 三穗、剑河、天柱和湖南省新晃县两省四县的山脉,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天宫腾云驾雾,好雄伟的气派。正如清末云南省昆明府知府陆志濂游圣德山乾元寺时题诗曰:“德山名胜起千秋,云销高峰水四流。万里多叠皆仰拜,千山并峙应低头。举目东北三千里,放界西南八百州。好景一时观不尽,有缘明岁再来游。”

  此次再登圣德山,我们一路观景,一路听介绍,收获颇多,从视觉到听觉,再从听觉到感觉都给人一种满满的收获。

  圣山

  圣德山,乃黔中名山,山系横跨湘黔两省新晃、天柱、三穗县境地。其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176.3米,位于贵州省三穗县桐林镇,因山势巍峨,又称峨山,是北部方言区侗族的祭祀文化发源圣山。据清代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地理志》载曰:“圣德山,思州府南九十里,土人多祈祷其上,为万山之尊。”其范围包括了湖南、贵州两省的怀化、铜仁、黔东南三地的新晃、玉屏、三穗、天柱、锦屏、剑河、镇远七个县。也是北部侗族区域侗族同胞的神往圣地,有“侗族神山”之称。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各地侗族万余同胞不约而同上山聚会、朝拜。又据《三穗县志》1994版第562页记载,圣德山以侗族创始女神、最高保护神圣婆而得名。是侗族人民为纪念圣婆驱散黑云毒雾、迎来大地光明功绩,其功甚伟、其德至圣,故名圣德山。

  圣婆

  相传在看不到天日的古老年代,有一位英勇多谋的女神在此山与恶魔作斗争,最终驱散了黑云毒雾,迎来大地的光明,于是又在此山开天辟地,教会了子孙祛除病痛、种植谷物、驯养畜禽,成为北侗地区侗族儿女的创世女神——圣婆。后来,北部侗族地区特别是圣德山区为纪念圣婆,每年逢农历七月初一便把圣婆请进侗寨,到七月十五才把圣婆送离侗寨家门。近代,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祭祖日,湘黔边中部十多个县的侗族民众汇聚圣德山祭祀圣婆,谒圣祠、喝圣水,祈求保佑,并形成了湘黔地区规模最大的北部侗族歌会,至今已逾千年。如今,在圣德山之主峰还能看到圣婆祠,山之北侧二十余里建有圣婆墓。

  圣寺

  在距离圣德山主峰约800米的山腰上有一座寺庙的古遗址,还有几尊破旧的菩萨雕像,据说这就是乾元寺的古遗址。相传,明洪武年间,有一游方和尚名道乾,受明太祖朱元璋圣恩而开设道场,一时香火旺盛,信众如簇。而据《三穗县志》载:乾元寺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乾元寺由门楼、正殿、后殿、左右厢房、天井、前厅组成,殿宇高大宽敞。乾元寺不仅规模庞大、并且也是侗族地区创建最早的寺院。从字面上理解,乾指代天,元是第一的意思,因此,乾元寺被誉为“侗族天下第一寺”。据说,清末云南省昆明府知府陆志濂曾慕名而来游圣德山,并在乾元寺题诗感叹对圣德山的赞誉。这一说法在《三穗县志》有记载的。遗憾的是,“文革”时期,因大炼钢铁确认为铁而拆庙伐树,致使乾元寺庙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之后复修的寺庙再次遭受到雷击烧毁。

  圣水

  在乾元寺古遗址下边约300米处有一眼泉水,清清细流,名为“清福泉”,也叫“圣泉”,又名“圣婆井”。我和上海客人亲临清福泉品尝了圣水,其泉水清洌可口,集山泉之清凉,负矿泉之润味,喝了让人口感回味良久。泉水井旁边立有古碑,刻有泉名“清福泉”,还有一副对联“圣水何须耿躬拜,德山原系道乾开。”相传,在古代年月,圣婆凭借这一口圣泉,养育了一方百姓。遇到大旱之年代,其德山圣水不断,草木不枯,庄稼茂盛;遇到瘟神之岁月,只要百姓喝了圣水,百病不可入身,还能驱逐妖魔鬼怪与瘟神,使圣德山一方百姓个个体健如牛。还有另一传说更是神秘,其圣水有祛病求子能成的功效。夫妻若是生病了或是无生育子女的,只要诚心亲临清福泉许许愿后再喝其圣水,可达到有求必应的效果。因此,民国年间还曾有民众聚众抢水而动用了军队维持秩序的说法。

  圣顶

  我们登上圣德山顶峰,看到的是一座古老而破落的道家建筑。据说,这一道家建筑就是玉皇阁,又叫银顶寺。寺内有玉皇大帝、四大天王、雷公、电母等多尊菩萨,还有破旧的炼丹炉等。这一古迹虽然破旧,但让人看了更像是一座地地道道的道教文化博物馆。

  据《三穗志》载:“乾元寺至山顶约1公里,顶建宝鼎。宝鼎为砖石结构,正方形,四门按东、西、南、北方向建造,阁高6.6米,占地90平方米,石灰粉墙,洁白无瑕,闪闪生光。”因此,民间称为“银顶”,数十里外便可观此胜迹。

  圣德山富有古老文化色彩,是佛、道、侗多神敬奉之地。在贵州东部地区,只有圣德山与梵净山山顶上建有宝鼎,梵净山上的宝鼎呈金黄色,称为金顶,供奉佛教。而圣德山上的宝鼎呈白色,称为银顶,供奉道教。两山宝鼎“金银互补,交相辉映”。

  与黄山、五岳等名山大川相比,圣德山显得 渺小些, 然而,它却吸纳了天地之精华,名山之灵气,泉水之甘洌,滋润一方水土,造福北侗人民。它是一首古老的北侗民歌,一口喷涌不断的圣井,与秦砖、汉瓦一样,古朴、典雅、宁静、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