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下司印象

发布时间: 2018-05-29   作者: 李丹枫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胡录海

下司古镇美景如画 ( 通讯员 苏志平 摄 )

古朴的建筑

清水江上游客欢声笑语 (本报记者 林泽霞 摄)

古镇一角

  初闻下司之名,乃因昔日同窗好友孟同学为下司人氏。对下司感兴趣,起初仅仅源于孟同学口中常常提到的下司黑脚杆野鸭子,同时因手里正编纂的二轮《贵州省志·水利》涉及河流水系篇,对流经下司的马尾河有几段记载,于是乎心生向往,因此利用今年“五一”小长假之机,与苏同事于4月29日驱车直奔下司古镇。

  据去过的朋友说,“走街串巷”是游览下司古镇的“最佳打开方式”,下司十条街,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特色。下午进入下司古镇,时值细雨蒙蒙,整个古镇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轻纱里。作为“地主”的孟同学充当了一回向导,我们跟随着他的步伐,轻轻地走进古镇深处,唯恐打扰了古镇的静谧。移步换景,一路走过了白龙巷、文创街、码头街、芦笙广场、清江街、阳明书院、禹王宫等大小景点,漫步下司古镇古朴小巷,恍若走进岁月幽深的历史长廊。

  当走到河边小码头,河面的喧嚣扑面而来,马尾河宽大的江面顿时呈现在眼前,人声如潮、各类船只往来穿梭,尤其是冲浪的冲锋舟上不时传出游人的欢声笑语。据一轮《贵州省志·水利》记载,清水江是沅江的主源,是贵州省第二大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市斗篷山北麓,在都匀段称剑江,都匀以下称为马尾河,至岔河口汇入重安江后始称清水江,至白毛寨峦山出省境,于湖南黔城汇入氵舞 阳河后称沅江,然后注入洞庭湖。

  站在下司古镇大码头,心里感慨万分,发觉下司与乌江河畔的山城思南都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都是属于“帆船拖来的城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我大胆猜测在“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的时代,陆地运输寸步难行、水运交通却相对发达的日子里,我们的先辈们纷纷选择逐水而居,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适应自然的生存本能。

  清水江流域的河道分布是呈现树枝状分布的,先辈们居住和生存的轨迹与清水江的分布状态天然雷同,可以推测,当初的先辈们一定是从大江大河沿着支流、溪河迁徙,形成了初步“生活轨迹”。在我的记忆里就像当时“郑河下西洋”时,由于船队庞大,物资的交换和商贾的迁徙,沿途不断有人就地选择安居落户,形成了沿河道上溯居住的第一代土著。

  说实话,对于古镇,我去过的确实不算多,远的只去过如顺、周庄、乌镇,近的去过凤凰、镇远等,感觉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基本上都离不开“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古墙、古建筑”等类似旅游元素。

  走过鼓楼时,里面的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吸引了我们走进芦笙广场,原来广场上正在举行现场实景演出,装扮古典的美女翩翩起舞,宛若穿越回到了古时王朝。如果再加上旁边的鼓楼与附近的阳明书院,感觉古镇弥漫着浓郁的民族文化与厚重的中原文化氛围,回想少年时代追捧的小说,心里不自觉地冒出了古龙笔下的“剑花烟雨江南”意境,历史悠久,古朴自然。

  江水肆意奔流,古镇在马尾河的两岸不断生长和繁衍。相信下次再到下司,必将看到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贵、因水而美的古镇逐渐涅槃重生。

  (文章来源:贵州下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