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在黎平撤销建制的中央红军教导师

发布时间: 2019-03-25   作者:   来源: 张永文 编辑: 王槐雪

  黎平县 ,是中央红军长征入黔的第一座县城。

  在如今黎平县城翘街的主要红色遗址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不远处,保留有一座前店后宅的清代张氏商号建筑,为长征时中央红军教导师的住址,是这支长征中鲜为人知的特殊部队的最后见证史迹,黎平会议之后教导师便从红军队伍中消失了……

  1934年8月26日,为准备实行长征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发出关于成立教导师的命令,于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的九堡这支新的特殊部队诞生了,它任务是负责突围转移时中央机关的保卫和重要物资的运输,由中革军委直辖,下设第一、三、五教导团,共6000余人,由时任中革军委第五局副局长的张经武任师长,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何长工任政委,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孙毅任参谋长。教导师组建后,在师长张经武的指挥下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一个多月后这支队伍就跟随中央红军实行了长征战略转移。

  长征开始时,中革军委决定将军委和中央政府的全部家当包括各大工厂的大批辎重机器和各机关单位的坛坛罐罐都同时进行大搬家式的转移,由教导师负责护送搬运。师长张经武接受任务后,立马召集动员会议,号召全师指战员克服困难,保卫好国家的财产,不怕流血牺牲,坚决完成任务。上千件兵工厂、印刷厂、发电厂、电台、医院等的机器部件和中央政府的文件、档案、用具、钱币等物品,笨重庞杂,零零当当,大小不一。教导师将它们逐一造册登记,并拆卸捆绑起来,分配到每个战士身上,大件的几人甚至十来个人抬着走,小件的肩挑背驮。战士们一边行军打仗,一边搬运这些坛坛罐罐,行动十分迟缓,一天只能行军三四十里,十分艰辛,不少战士把热血和生命都献在了护送这些国家财产转移的征途中。

  中央红军冲破敌人的三道封锁线后,在湘江血战中,天上敌机狂轰滥炸,地上千万马围追堵截,教导师的战士们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运送这些财产渡江,不少战士倒在湘江的浮桥上,不少机器、文件等打落在江中,鲜血染红了江水,杂物飘满了江面,一片狼藉,损失十分惨重,场面十分凄惨。湘江两岸的老百姓心有余悸地说,三年不敢饮江中的水,十年不敢食江里的鱼。

  这场悲惨的战斗打了五天五夜,中央红军损兵折将过半,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教导师因搬运的大批辎重的连累,损失也十分严重。见此惨状,被“左”倾冒险领导人排斥躺在担架上行军养病的毛泽东对同行养病的王稼祥、张闻天气愤地说:“这样下去怎么行嘛,自己都要把自己拖垮啦,哪还能行军打仗呀!”红三军团长彭德怀怒斥:“这简直是抬着‘棺材’行军打仗,把革命当作儿戏,真是胡闹!”一路上,毛泽东极力主张轻装上阵,灵活行军打仗,动员把一些辎重抛入江中,把一些不必要的文件焚毁,使教导师减轻了不堪的重负。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蒋介石察觉红军要到湘西去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急忙调重兵集结在湘西的靖县、城步、绥宁、武岗一带布下口袋阵,妄图一举消灭中央红军。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洞察敌情,当行至黔湘交界的湖南通道时,他力主改变行军计划,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不往敌人的口袋里钻,避实就虚,争取主动。他的建议得到中革军委大多数领导同志的赞同,于是中央红军改向贵州进发。

  1934年12月14日中央红军攻占了贵州的第一座县城——黎平,18日在县城翘街胡荣顺商号召开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采纳了毛泽东放弃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改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进军建立新根据地的正确主张,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从根本上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兵,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指明了正确方向,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红军教导师到达黎平时,仅余师部机关和部分人员,搬运的财产也所剩无几,驻扎在县城翘街的张氏商号大院内。中革军委要求,教导师除做好黎平会议的警卫工作外,还在城内开展向群众捐献一件礼物活动,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民族政策。

  鉴于中央红军部队减员严重、基层战斗力不足等实际,为适应入黔后的战斗需要,精简机关,充实连队的战斗力量,便于灵活机动作战,中革军委在黎平期间对中央红军进行了首次部队整编,合并了两个军团和军委纵队,并决定撤销教导师建制,这支在红军部队中仅存在近四个月的特殊部队就这样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人马分别编入红一、三军团。

  黎平会议后,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来到教导师传达会议精神和宣布撤销教导师的决定,师长张经武调任军委纵队参谋长,政委何长工调任军委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孙毅调任军委纵队干部团作战科科长。随后张经武、何长工主持召开了教导师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黎平会议精神和刘伯承总参谋长的指示,安排师部改编事宜,并就地处理了一批不必要的搬运财产。当张经武宣布此后不用再搬运这些笨重的机器部件等财产时,全体战士高兴极了,大家欢呼雀跃,庆贺解放了自己。时任国家保卫局驻教导师特派员的裴周玉在回忆中写道:“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包裹箱子打开,里面有印刷机、修理器械、医疗器械,还有许多没用的废旧枪支、枪托、枪柄、子弹壳、铁锤、钢条、蜡版、铁球等等……见到这一堆破烂,大家怒不可遏,义愤填膺。回想出发以来,这些破烂东西把我们胖的拖瘦了,瘦的拖病了、拖死了。那么多的战友没死在敌人的枪炮下,却为搬运这些破烂丧生,怎能不叫人痛心?就是这些破烂拖累我们这个有6000人的教导师只剩下2000人了,而为掩护我们和这些破烂而牺牲的两翼部队战友们,更是不计其数。我们把一腔怒火集中在铁锤上,向这些该死的东西狠狠砸去,砸得稀烂,放火把它们烧成灰烬还不解心头之恨。”

  通过整编和轻装上路,增强了中央红军的战斗力和机动性,此后一路所向披靡,屡战顽敌。当部队到达乌江的江界河渡口时,张经武下令将最后一批400多担的机器部件等财产全部毁弃于乌江中,被撤销的教导师将士们到新的岗位投入了新的战斗。张经武在欢送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时,鼓励大家发扬教导师的优良传统,在新的部队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