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亮江流域明代屯堡文化

发布时间: 2019-04-08   作者: 吴庆云 吴锡镇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亮江风光

  黔东南新闻网讯 亮江流域位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低山河谷盆坝区。锦屏县内亮江流域,东抵湖南省靖州县藕团乡,西南邻黎平县鳌市镇,西邻启蒙镇,北抵偶里乡。亮江发源于黎平县西部器寨乡高进村北侧岭计流山南麓 ,由高进村向东至坝寨村转向东北绕高屯后进入锦屏县的新化、敦寨、铜鼓至三江镇附近亮江村 注入清水江,全长124公里,主要溪流有钟灵河、花桥河,流域面积1697平方米。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是锦屏县主要的粮油、蔬菜和水果产地,也是贵州省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早期人类生活的场所,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比较理想之地。除亮司外,大规模设置军屯从明代开始。

  屯堡的文化传承

  一、汉文化的动态传承

  隆里舞龙:隆里迄今保存着玩龙灯、演汉戏、讲故事等具有浓厚色彩的汉文化。玩龙灯是隆里人民每年的庆春传统节目,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赶来观看。开锣玩龙时间由东西南北各门事先约定,锣鼓一响,赤、青、黄等八条各色龙同时出动,会聚城中广场,锣钹鼓号齐鸣,群龙竞技,热闹非凡。龙灯制作精巧,鲜艳美观,风格独特。玩耍的技巧也多达十余种,有串花龙、金龙抱柱、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青龙翻身、天龙穿雾、黄龙出海、大盘龙、小盘龙等。场面恢弘壮观,势若翻江倒海,活灵活现,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每年元宵玩花脸龙,为隆里的“狂欢节”,是古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与其他地方的龙灯节不同的是,每个舞龙的人都要画“花脸”,以扛龙尾的“蓝季子”为主角。这取材于宋朝建国初期“蓝季子会大哥赵匡胤”的民间故事。舞动时起伏进退均由龙头带动。

  新化舞狮:新化的舞狮,系北派舞狮系列,是新化传承久远的民间汉文化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新化所村举办民间文化传承活动,当地100多名民间文化传承人参加水龙、舞狮、汉戏等文化传承展示。新化所舞狮曾多次参加县、区大型庆典活动演出,深受观众欢迎。文革时曾停演,1980年恢复舞狮队。1992年后,每逢春节屡屡应邀至锦屏城关及比邻的黎平县闹新春;2005年黎平机场试航庆典时代表锦屏县参与演出。新化的舞狮,吸引着四乡八寨的乡亲观众,甚至招来了北京、湖南、江西和省内上百名专家学者和摄影爱好者。2006参加黔东南州建州50周年庆典演出,精彩绝伦的表演令数万观众瞠目结舌为之倾倒。2007年,新化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舞狮文化艺术之乡”。

  二、汉文化的口语传承

  亮江流域的隆里、新化、亮司、敦寨、钟灵以及铜鼓屯堡村寨居民皆讲汉语,俗称“客话”。但是,因受地区、历史、隶属、流源等诸多客观因素制约,各村寨(铜鼓片区的村寨与上述屯堡村寨有较大区别)使用的汉语皆近于西南官话的黎平次方言和湘方言,形成独特的“客家话”。其主要特征是:说话的语速快(外地人第一次听新化人讲话,肯定不知所云);声音洪亮,音节短促,尾音较高、较长,整体雄浑,爱用重音且时常杂有本地方言。即使一乡之内,虽仅隔几华里路程,各村寨的语言各具特色。比如,新化所、新化寨、欧阳三大片区。同是一句话,各片人说出来就有较大差别。“你吃饭了吗?”新化所说成:“你吃(qí)饭了(gā)吗(mou)? ”短短一句话中的语音完全走调、变调。新化寨则说成:“你吃饭了吗?”欧阳话说成:“你吃(qí)饭了(ān)吗(nè)?”新化话在语音上一般与黎平次方言和湘方言基本一致。但一些副词、形容词、语气词形成了地方个性。新化语中根本没有副词“不”。往往把“没”和“不”合二为一而用。都用成“没(mei)”而且念成mèi。比如:“没(mèi)”有人,没(mèi)有本事,没(mèi)得时间等等。 由于地区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仍然在生产生活中广泛运用。这些口语明显的是外来语言,在少数民族地区大交流大融合的背景下却强势传承了下来。

  三 、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纵览锦屏县亮江流域屯堡的发展历史,无论统治阶级还是屯堡人及其后裔,对教育都很重视。区域教育有府学、书院、私塾等。隆里有龙标书院、新化有府学、铜鼓有卫学,所有屯堡都设有书院、学馆,开办私塾。学子读书无统一的教材和期限,不分年级。一般诵读古书经典,由浅入深地读《三字经》《百家姓》《曾广贤文》《声律启蒙》《四书》《论语》《论说精华》《论说指南》《纲鉴》《诗经》朱伯儒的《治家格言》等。

  龙标书院:《开泰县志》记载:“位于隆里所观音堂的龙标书院,创建自唐王昌龄公”。书院含鹏程桥、过厅、中院、明伦堂、先师堂、董张祠等,主要为完善其“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作了一首《梨花赋》,被杨国忠说是讽刺朝廷,被贬为龙标尉到了隆里。王昌龄在龙标多年,为开发蛮荒,教化人民,在隆里建了一所龙标学宫,培植人才。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名龙标书院。明清时期出进士2人、举人18人,入仕为官七品以上的21人。

  新化府学:明永乐十二年(1414),朝廷议准设新化府学;永乐十九年(1421)设新化府医学和阴阳学。宣德二年(1427)新化府6蛮夷长官司(湖耳、新化、亮寨、欧阳、隆里、中林验洞)向朝廷奏请:“贵州各府学校新立,诸生皆蒙童入学,若比内地府学每岁选贡,实无其人,请比县学三年一贡”。朝廷批复“边地立学,欲从化耳,岂可遽责成材,宜令所、司,随宜选贡”。可知新化自此皆已设官学。兹后乡境书院、学馆、私塾先后兴起,时,建书院、学馆、书房的经费主要来自地方税租,民众集资和地方人士资助,百姓子弟皆可入内就读。

  化成书院:位于新化所今东门鼓楼以南100米处。初建于明朝。先生由地方公举,凡经科举考试,贡生以上学位或在地方上德高望重者才可选聘为先生。

  四、高度开放的新化、敦寨、铜鼓人

  在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合过程中,新化、亮司、敦寨、钟灵、铜鼓等军屯人的后裔,既保存有汉文化特点又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元素。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与先进的汉文化相互渗透与融合使该地区具军事屯堡的内涵而又不完全传承军事屯堡形态。屯堡军人后裔不断与周边少数民族同胞友好通婚、社会交往,使军事屯堡后裔苗化;强大的汉文化不断侵蚀感化又使苗民汉化。故该地明代后期到宋朝前期就成为苗族、侗族、汉族杂居之地。在这里,苗、侗、汉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社会与时俱进。

  亮江流域屯堡的特点

  一、屯堡分布密集

  在亮江流域,大大小小几百个屯堡村寨非常密集地集中分布在亮江干流两岸及其支流。西至于黎平县交界的隆里司,东至于湖南靖州县的岔路、南到黎平中黄相邻的新化,北挨铜鼓镇的同门村。

  二、屯堡固守地名

  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亮江流域屯堡村寨名称几乎没有变化,除唐朝的羁縻亮州现在叫亮司外,明代形成的屯堡名几乎原封不动地沿用至今。

  三、屯堡胸襟开放

  除了隆里所城自我封闭少与外界交往而形成独特的汉文化“孤岛”现象外,亮江流域绝大部分古屯堡均属于开放性的与当地原土著居民高度融合的屯堡。亮寨司、新化府、铜鼓卫以及流域内的司、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民族融合,汉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交互的同化现象使得军事屯堡不完全传承当时的军事屯堡形态:一是屯堡军人后裔不断与周边苗民友好通婚;二是军屯汉文化不断侵蚀感化苗民使苗人汉化,汉人也被苗化。

  四、亮江流域屯堡经济发展

  流域内水、陆和航空运输四通八达:水路主要是亮江航运;陆路主要有锦屏县至榕江县的202省道以及各乡镇公路;黎平机场落户高屯,就位于亮江流域屯堡;途径锦屏、敦寨、新化的三黎高速公路是沪昆高速和厦蓉高速的连接线,三黎高速及贵广高铁的建成通车等,为锦屏县及亮江流域进一步发展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融入“黎从榕”“泛珠三角”,链接“长三角”“北部湾”区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6年,敦寨至新化、新化至隆里公路改造工程项目于2016年2月份开工建设,征地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敦寨至新化公路路基工程完成13%,新化至隆里公路路基工程完成17%。直线20公里的县城至敦寨工业园区的市政干道也正在实施阶段。流域内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为推动古屯堡区域的经济、旅游等发展,以及与发达地区的要素流动提供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