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明清镇远府书院的大学教育(一)

发布时间: 2019-04-08   作者: 李镇江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镇远府书院作为明清时期教育机构,是一种传统大学教育组织形式,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程方平在《书院历史与中国本土大学传统》讲座中说的,书院的历史是中国本土的大学传统。虽然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则令书院改为学堂止,书院消失距今已经有100多年了。但是,书院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书院在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技巧和方法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技能技巧,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对其评价也有肯定的一面,因此,深入研究书院教育教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镇远府书院的产生和发展

  书院之名起于唐代,最早并不是教育机构,它是修书、校书和藏书的机构。到唐末、五代十国,由于战乱频仍,很多读书人为躲避战争,就到偏远山野建书院收徒教学。北宋时期书院曾一度衰落,南宋时期,因理学的盛行举办书院之风再起。元代书院有一定的发展。

  明清时期,书院的发展几度兴衰。明初,书院受到冷落。明中叶后,书院兴盛起来。顺应当时的发展,作为西南边陲的镇远府书院就是在这时兴起的。据《镇远府志》载:明嘉靖九年(1530),知府黄希英建“紫阳书院”。工部赵之绪,复构藏经楼于其侧。嘉靖二十九年(1550),知府程櫛复修一次。明万历十一年(1583)八月,知府张守让、刘叔龙等,复建观音阁于其中。当时,贵州建得较早的书院,就是紫阳书院与贵阳文明书院。

  清代初年,统治者对书院采取抑制的态度,明令不许创书院。但是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仍坚持书院的讲学活动。在禁而不止之下,清政府感到抑制书院不行,便提倡建书院,为统治者服务。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谕在各省设立书院,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书院的管理和控制。在朝廷的鼓励下,镇远府书院也兴盛起来,据《镇远府志》记载,当时建的书院共16所,镇远有:紫阳书院、秀山书院、文明书院、崇德书院,施秉有:南山书院、凤山书院、胜秉书院、岑麓书院,天柱有:延陵书院、凤山书院、蔚文书院,台拱厅有:抬拱书院、台辰书院、莲花书院,清江厅有:柳川书院,黄平州有:龙渊书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