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高原石洞

发布时间: 2019-04-30   作者: 龙 晋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在天柱、剑河、锦屏三县交界处,有一个被人们称为“天柱西藏”的地方,便是石洞。所谓“西藏”,大概是说这个地方雄奇、壮丽、神秘,抑或高远、空旷、贫瘠。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空旷寂静的原野、纯净如洗的蓝天、高峻肃穆的雪山、幽深浩瀚的湖泊——人类庄严情愫升华的理想所在。这样说来,石洞还真是“西藏”。

  正如百度词条所说,石洞镇处于山高、路远、偏僻一隅。海拔1000多米,平时气温比县城低两三度,庄稼成熟要晚一两周。这里山高谷深,原野空旷,沟壑纵横,变幻莫测。正如错综复杂的地理地势一样,这片土地书写着神奇壮观、觥筹交错历史和未来。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山水,又有豪放热情的风土人情;既有刀光剑影的壮烈历史,又有娴静清幽的当下生活。

  如果把一个地方比作一个人的话,那石洞首先是一个勇毅刚烈的汉子。清朝晚期,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姜应芳在石洞九龙山安营扎寨,坐殿称王,以“反清复明”和“均贫富”为主张,带领侗苗农民起义,提出“大户人家欠我钱,中户人家莫乱言,小户人家跟我走,打倒大户来分田”的口号,打富济贫,震惊了三穗、湖南晃州、沅州、会同、靖州及朝廷,清政府急调大军镇压,义军与清军展开了多次战役,最终义军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在九龙山与清军血战,后因叛徒出卖,义军误中清军伏击,姜应芳等首领被俘。在最后的“审讯”中,问姜降不降,姜说:“若要我投降,难于上天摘太阳!”问姜还反不反?姜答:“若要我不反,除非地上石头烂!”

  而如今,这种勇烈的表现要数云雾山的斗牛士们。在石洞冷水,每年九月初十,来自十里八乡的斗牛就会聚首到云雾山这个地方“决战”。当天,侗家儿女披金戴银,盛装前往观战,几座山头人潮涌动,上百斗牛英勇激战,铜锣鼓乐齐鸣,人群欢声雷动。牛与牛斗,人与牛搏,斗牛士顽强无畏扯脚、捉牛。斗牛代表村寨荣誉而战,人们为精彩而欢,胜者披红挂彩,败者以战为荣。刹那间,欢呼声响彻乡里,碰撞声震撼山河。

  其次,石洞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仕子。在石洞,流行着一句话“宁愿够偶,也要盘仔读书!”大概是说哪怕去讨饭,也要供小孩上学读书。这种思想,在这里的几十代人甚至更久远的时间里,都是根深蒂固的。在代代相传和相互影响下,石洞已然成为了传遍乡里的书香门第,甚至在一些村寨,出现了一家一个大学生的现象。而石洞的读书人,勤奋刻苦,都写得一手好字,随便一个小学生写的字都能让人赏心悦目。这样的美名也传出县内外。

  著名侗族作家、人类学家潘年英正是生于斯长于斯,他以故乡石洞盘杠村为创作源和观察点,用人类学和文学完美合璧筑起了精神家园,创作出版了《木楼人家》《伤心篱笆》《解梦花》等著名作品,韩少功评价,潘年英的小说是伤心的流水,温暖的夕阳,思念的野草和山间的小路。这样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原生土地和人文环境中,才得以灵感,在时尚和争夺的背后,默默地与人们一道远行。一个文学的帝国就滋生在这片土地上。

  石洞,更是一位美丽神秘的仙子。在石洞这个高原上,却藏着许多神奇秀美的自然风光,一旦遇见,就会让人流连忘返。六十丈洞瀑布,坐落在塘代寨脚,一帘瀑布,从云端直落几十丈,从山川间一泻而下,凶猛击在崖底撞出巨大声响,飘着空灵的仙气,水雾飘起在太阳的折射下常现七色彩虹,正是仙人弄水的神奇景象,而山间莺啭燕唱,草木呈香丛林密布,怪石嶙峋,景色绝美。与此相形,流源于槐寨村脚的西域瀑布群亦是奇、秀、险,三瀑竞艳,水石击撞,美不胜收。而更似仙境的,要数柳寨的梯田,春天碧水粼粼,夏天稻禾苍翠,秋天金浪涛涛,冬天银装素裹。当天蒙蒙亮,上千亩梯田上笼罩着一层层云海,大地就开始复苏了。奇特的美景一日三变,一画四景,色彩分明。一个个静谧的侗族村寨,坐落其中,宛如人间仙境,安静怡然。

  当然,石洞还是一位柔情多姿的女子。身姿如八卦河那样妖娆妩媚,苗条多姿,蜿蜒万山之间,依然清澈碧绿,恰如美女出浴。不仅美貌出众,而且才华惊人,你看她婉转的山歌,伴着木叶吹起,飘过山巅、丛林、村寨和人家,拨动了多少汉子的心弦,连烈日下劳作的人们,仿佛在汗流浃背的时候吹来的阵阵清风,干活都有劲了。如果你还嫌弃,她还会为你煮碗美味油茶、可口的庵鱼以及原生态的各类美食……或许只是听说,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有到访石洞的朋友这样说:不问蓬莱多胜景,不惜长做石洞人。石洞景色是天然的,是原生态的。看多了风土人情,见多了秀美江山,听多了动人故事,但仍然会感叹:无限风光在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