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诗人王昌龄与隆里古城诗话

发布时间: 2019-11-25   作者: 廖梓锋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隆里古城

  黔东南新闻网讯 诗是情感的表达,诗是语言的凝练,诗是绝美的音符。黔东南的风采,极具诗情画意,她的诗意美,在王昌龄与李白的诗韵中可以窥见。

  一座城,不可能只为一个人存在,一个人,却可以为一座城带来声誉。往往在不经意间,一个人的声名、事迹、书画、诗歌,却可给一座城带来日不落的辉煌,让世人敬仰。黔东南的隆里古城,就是这样一个有诗作传说故事的古堡。

  隆里古城如北京的故宫,罗马的弗拉维圆形剧场,埃及的金字塔,阿历山德罗斯的维纳斯,西安的兵马俑,沈从文的边城,都像诗一样的存在,都有诗的魔力。有时候,我们一想到后者,就会联系到前者,彼此相互增辉,相得益彰。当年,唐朝诗人王昌龄与隆里古城的故事,更使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一首诗,一座城的独特魅力。

  我与隆里古城的缘分,还真是从诗歌开始的。在一次语文诗词课上,老师讲到王昌龄的《送崔参军往龙溪》,讲得我心潮澎湃,激情满怀,特别是讲到龙溪龙标即锦屏隆里时,更是使我热泪盈眶,浮想联翩。我为隆里能走入大诗人王昌龄的诗,而骄傲与自豪,故此爱上了隆里,爱上了王昌龄的诗,爱上了我生活的黔东南这片诗一样的热土。

  据说王昌龄被贬隆里,有他在隆里所写的,脍炙人口的《送崔参军往龙溪》的诗为证。诗曰:

  龙溪只在龙标上,

  秋月孤山两相向。

  谴谪离心是丈夫,

  鸿恩共待春江涨。

  无须再多的论证,无须再多的言语,王昌龄诗人的诗,已使我们确信当年王昌龄写诗时,就身居贬谪地的隆里古城。从诗中还可看出,诗人当时在隆里古城孤独与寂寞的无奈心情,以及冷静与期盼的高超智慧。

  在锦屏隆里,诗人把对父母的孝心,对子女的慈心,对妻子的忠心,对家乡的爱心,全都寄托到了那“秋月孤山两相向”的期盼中,情到深切处,也只能像张若虚那样,用“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心境,和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情怀,把所有的爱和思念,托付给清风明月,等待皇恩浩荡,春江水涨,等赦还乡,再建功业。可见,王昌龄是真正地把锦屏隆里,当作了逆运时的跳板,困境中的依附,落难时的故乡。

  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是唐朝大诗人大名人,不知是王昌龄的天命,还是隆里的缘分,王昌龄因不测而流落到锦屏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足迹,无论是悲摧,或者是巧合,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后人都应且行且珍惜,记住历史,记住缘分,记住王昌龄,记住锦屏隆里。

  正如唐朝诗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证: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每当读到李白这首诗,深感李白与王昌龄两位大诗人的惺惺相惜,情深似海,更感李白听说王昌龄“闻道龙标过五溪”后,作者李白的心“随君直到夜郎西”的隆里,与之相陪。王昌龄也正是在这种“有你,我不会孤独”的意念中,坚定地走过了在隆里的那段艰苦岁月。什么是真正的朋友?隆里地处何方?王昌龄与李白深厚的友情,李白一句“随君直到夜郎西”,使“秋月孤山两相向”的王昌龄增添了力量,悟出了人生。

  李白的诗,无疑给当年龙标,今之隆里增添了诗的美意、史的神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座树立在隆里古城大门外的无形巨雕,让凡是有机会到此一游的客人,心之敬仰。我想,在旅游火热、文化吃香的时下,我们真的可以考虑,在隆里刻一块王昌龄写的诗碑,塑一个高大的王昌龄雕像,甚至还可以立一座王昌龄与李白两位伟大诗人谈诗的塑像情形,以增加隆里的美誉度和文化品位,就此炒热隆里,扩大宣传,让更多人旅游隆里,品味隆里,让诗韵隆里品牌,响彻海内外。

  隆里因王昌龄与李白两位大诗人的诗,而有了诗之意,韵之美,史之幽。据《黎平府志》和《清一统志》史书记载:“废龙标县在城六十里龙里所……天宝七年江宁王昌龄谪此”。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设龙标县,属叙州潭阳郡。元朝至治七年(1322年)设置龙里蛮夷长官司,归湖广诚州。康熙二十年(1681年),隆里改属贵州黎平府。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隆里拨属锦屏县。新中国成立后,隆里划归锦屏县。时至今日,古色古香的锦屏隆里,开始了新的发力,展现着新时代的气息,正在用时代的画墨,书写一幅壮美的诗篇。

  诗情连接历史,诗意预示美好。王昌龄、李白两位诗人写就的与隆里古城相关的古诗,彰显着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昔日落榜考生张继《夜泊枫桥》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都能将“姑苏城外寒山寺”一座城炒热,而有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作“龙溪只在龙标上”,加上诗仙李白所写“闻道龙标过五溪”的隆里,有两位大诗人因“王昌龄到隆里”而作的两首家喻户晓的名诗,又怎么不会使一座隆里古城火热起来呢,又怎么不会使隆里古城而出名呢。其实,这孕育生命的十月怀胎,正如一个初生的婴儿,她强盛的明天无须期待,已经降临。黔东南隆里的美,是可以用诗来回答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