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反排多声部情歌:神奇的天籁之音

发布时间: 2020-06-01   作者: 张少华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黔东南新闻网讯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一种较为典型的苗族传统文化之一,是台江苗族地区的名歌。主要分布在该县的方召、反排、巫梭等地和南宫乡的白帮村以及革一、台盘乡的许多苗族村寨里。尤为反排多声部情歌,在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中吴通林等演唱《阳春三月好风光》多声部情歌获得金奖后,成了苗族多声部情歌的代表和形象。反排多声部情歌,声音时高时低,潺潺如流水,十分动听悦耳。深夜谛听,有如天籁之音……

  苗族多声部情歌,是通过在村寨的“游方场”来展现的,即男女双方通过对歌来交流感情。在苗族地区的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谈情说爱的场所给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苗族群众称其为“游方场”。每当夜幕降临,寨子里青年男女便会邀约来到游方场谈情说爱,用歌声传递爱慕之情,用歌声倾诉衷肠。通过演唱情歌来交流思想,传递情感。苗族多声部情歌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有独特的旋律、独特的和音的无伴奏的五声音阶的一种原生态民歌,它以宫、商、羽、徵、角为主要音列,和音为大三度和大六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节拍相对自由,多以3/4、4/4,、2/4和6/8交替进行,音调跌宕而宽广,悠长而婉转,节拍相对自由,曲调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感人。演唱中有的句段用真嗓,有的句段用假嗓,随着情感的变化假嗓与喉颤音并用,恰到好处,使聆听者犹入远古神秘的年代。每首歌一般不超过15句。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调随词走”,旋律相对自由,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演唱者感情和歌词的变化,节拍、曲调和旋律也在不断地发生细微的变化,就是同一组合在不同时间演唱同一首歌,在旋律、节拍、速度等方面,第一次演唱与第二次演唱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特殊形式与音调,表现了高山深谷间男女隔山求爱、互相呼应、互相热恋之意境。歌词和曲体均具有古朴、奇异而率真之隽永。

  苗族多声部情歌,它的演唱方式有主旋律男女对唱和主旋律男女合唱两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一首完整的多声部情歌,一般为6~16乐句不等,以主旋律男女声对唱8乐句情歌为例,开头的l—6乐句为男声单声部,从7乐句开始,女声开始和声,形成多声部,到男声唱完8乐句时,女声部主唱第二段,男声部和音形成复调,从第三乐句开始为女声单声部,到第二阶段7乐句时,男声部加入和音形成多声部,当是苗族复调音乐的雏形;《假如你是一朵花》是主旋律男女声合唱的代表作,在这首歌的演唱中,1乐句、2乐句是男声主唱,女声和音形成复调,3乐句、4乐句在同一旋律中男女声部分开唱,5乐句、6乐句是男女声部合唱,7乐句、8乐句是男声部主唱,女声部和音形成复调。这种复调当是苗族复调音乐的成熟形态。

  多声部情歌,是苗族男女青年相互表达情感思想的一种方式,歌的内容很多,反映了青年男女从接触见面到成婚的过程,有“见面歌”“赞美歌”“单身歌”“青春歌’’“相思歌”“求爱歌”“相恋歌”“分别歌”“成婚歌”“逃婚歌”“离婚歌”等类。演唱时一般都是两男两女以上进行。在九十年代以前,每个苗族村寨都有固定的游方唱歌场所,但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打工潮的到来,这些游方唱歌场所逐步减少,能唱歌和爱唱歌的人群也不多了。为了保护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台江县通过组织申报,于2008年6月多声部情歌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多声部情歌,声乐技巧要求高,演唱难度大,演唱方法独特,曲调悠扬,旋律低回婉转,变化明显,如天籁之音,娓娓动听,以男女青年社交恋爱为载体,以社会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以口传心授为手段,为我们研究和揭示苗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和发展规律提供了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示了民间复调音乐的雏形和成形的形态,为我们研究和揭示民间复调音乐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鲜活的实证;真假嗓结合的演唱、大量运用的上下滑音和颤音、和谐自然的和声等演唱技巧,体现了苗族人民杰出的艺术天才;曲调悠扬动听,旋律优美婉转,和声和谐自然,曲调与歌词的结合天然浑成,在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领域里独树一帜,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着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精神风貌,反映出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苗族多声部情歌,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多姿。情歌有五言句的,也有七言句的,常见的是五言句。反排的多声部情歌,就是男女唱同样歌词,两个声部。这些歌均是苗族男女青年在劳动生产中和寻求爱情、寻求美好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歌类多种多样,浩如烟海。

  有一位民族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个最苦难的民族,一个是西方的犹太民族,一个是中国的苗族。”由于历史原因,苗族人民一是经历多次迁徙,二是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苗族多声部情歌起唱于何时,已没有文献可考了。苗族大约在唐宋时期就迁徙到黔东南定居。据苗族特有的“子连父名制”记载,反排村的杨姓苗族到那里定居已有45代人,按25年一代计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台江一带的苗族,大多居住高山,“上山摸着天,下山到河边,说话听得见,见面要半天”的特殊地理环境,男女青年们你在那山,我在这山,见面很难,只好以高亢悠扬的歌声传递思念之情,并逐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多声部歌曲调和演唱方式。据反排村85岁的老歌师杨亮今用“子连父名制”推算,他的28代先祖就是有名的多声部情歌歌师,由此推算,“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的形成当有700多年了。

  “台江苗族多声部情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调各异。1996年有关专家从中选出反排多声部情歌代表作《假如你是一朵花》《阳春三月好风光》《要玩趁年轻》等推向舞台多次参加省内外演唱反映强烈。2004年春节,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上,由台江苗族青年吴通林等演唱的《阳春三月好风光》多声部情歌一举成名,夺得金奖。2006年7月,央视第十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由台江苗族歌手“朵蝶朵阿”组合演唱的《要玩趁年轻》获得优胜奖。2011年4月,多声部情歌参加中国文联、国家广电总局等七家单位主办的“中国原生态民歌盛典暨中国民间文艺第十届‘山花奖’(民族民间音乐类)系列活动” 中,荣获《原生态》金奖。

  苗族多声部情歌曲调悠扬,旋律低回婉转,变化明显,如天籁之音,娓娓动听,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其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著名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教授高度评价为“这是源于自然的原生态音乐,是苗族祖先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