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色界:藏在深山里的璀璨明珠

发布时间: 2020-09-08   作者: 焦正芳 龙煜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远眺色界村

  从锦屏县敦寨镇沿503省道南行,在32公里处分道往左转入山区公路,依溪岸蜿蜒20多里,来到一个岭壑交错、山水清秀、松竹苍翠、风气清爽的地方,这里就是与湖南交界的色界村。该村国土面积1768公顷,辖三个自然寨:色界、战朝、平星,共215户,885人,是一个苗族居住地。

  幽美的生态环境

  3个自然寨间距七八里,犹如堆积在深谷间的青螺,又像分布于绿海中的珊瑚。若用直线将3个点连接便近似一个钝角三角。一条小溪在山谷中奔流跌宕,蜿蜒往西汇入亮江。

  群山横亘于村东北面,绵延十几里,那是敦寨镇与湖南交界的第二道山梁(第一道是蚂蟥山),主峰名高米化,海拔1084米,仰而望之仿佛与云天相接。山梁为黄土覆盖的板岩地质,所以称“红土坡”。峰岭上长满毛板栗、化香树等落叶灌木,杜鹃花镶嵌其间,一到仲春漫山盛开,这里一蓬,哪儿一簇,开得奔放,红得可爱。国家地质科考队曾经几次到峰顶勘探,还设置永久性标志。标志上署名“中国中央测绘局”。据说这高米化蕴藏珍稀的釉矿,有待开采。峰峦之上常常雾霭笼罩,甚是神奇;群山之间往往山岚缥缈,颇为可爱。

  雾霭消散,山岚升腾,岭壑历历在目。纵观横视,苍松、青杉交织,翠竹、红花渲染,犹如浓妆淡抹的油彩画;走下深谷,侧耳倾听,泉水叮咚,溪流潺潺,鸟蝉争鸣,天籁悦耳,宛若管弦奏弹的交响曲。

  弥足珍贵的是甘溪,在村之南端。一条小溪由东向西从幽深的峡谷中流出。途中有几道瀑布飞流,最大的瀑布藏于六里远的更深处,瀑水从30多米高的悬崖上倾泻下来,犹如仙人从天上源源不断地撒泼白花花的银子。溪流两岸的峭壁上常青树、常青藤你缠我绕,蓊蓊葱葱,相依相偎,不离不弃。林间山茶花、樱桃花、杜鹃花巧妙点缀,殷红的樱桃果、浅红的血藤包、纯黄的八月瓜炫耀枝头。那境界、那风景实在是色界村乃至敦寨镇生态环境之经典。

  悠深的寨史人文

  “色界金銮殿,战朝翰林苑,平星御花园。”这句顺口溜是当地群众对色界村地理位置最为形象的比喻。色界坐落于高米化主峰南麓,是溪流的源头,清澈闪亮的溪水流经寨子中间。寨名始称“塞界”,意为交通闭塞、很难翻越的交界之地,却是两省人往来的要冲。若以色界为中心,往东翻白岩岭即湖南省藕团乡,翻铁山界至云亮下黄茅岭亦为湖南,往北翻高米化是本镇竹山坪村,往南顺溪逐波而下是平星,从溪的左岸分路横穿山林,爬上“猫鼻子”岭是战朝,往西翻“猪槽坳”出雷冲是平江村。“猪槽坳”是一条狭窄而陡峭的巷道似的山路,高约三百多米、宽两米余,石阶千余级,树木遮天蔽日,是“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坳上曾建有凉亭,题为“功德永垂”的修路建亭碑刊立于乾隆二十六年。

  色界三面群山怀抱,一面向南开口。其关山关得好,锁钥锁得妙。山能挡住寒风袭击,树能分散烈日暴晒,因此冬暖夏凉。寨中街道全部用青石板镶铺,整洁而温馨。自古以来,这里是敦寨通往湖南省的必经之地。公路修通之前,人们步行往来,必须西翻猪槽坳,东翻白岩岭或铁山界,都要在这里停歇休憩。因此这里自然成了过往行人的“驿站”。清代至民国初,曾经开设市场,有二十几个商铺货摊,交易产品多为山货,也有洋货,市场一度繁荣。

  从色界蹚着溪水而下,斗折蛇行八里便到平星寨。人烟聚居溪之左岸,全部龙姓,源于亮司。面山和后龙山都是苍翠的竹木混交林,南面与黎平县接壤。寨前溪水泛起清波,水声潺潺回应山谷。一座拱桥连接两岸,寨前小桥流水,寨中屋宇鳞次,寨后青山巍巍。溪岸和街衢均以青石板平铺。寨前有一口清泉水井,水质纯净甜凉。传说寨后山峦有潜龙从湖南游来,有位地理先生追寻龙脉走向,到此发现龙头、龙口、龙冠,寨前的井泉是龙口喷出的水,想象确乎逼真。

  溪流往南3里许有锁钥关山,关山外就是“甘溪”。这甘溪是色界溪的支流,源于黎锦交界的凉伞界冷水塘,峡谷两岸青山耸峙,绿树繁荫,山花点缀。平常时间,人们春来赏花,夏来避暑。2007年新修公路连通三个自然寨,村民不再受爬山涉水之苦,村驻地由色界迁平星。

  战朝是敦寨镇地处最高的山寨,是村内“钝角三角形”平面几何图形的“顶点”。房屋分布于坡岭之间,矗立陡坎之上,掩映于翠竹之中。其东以 “大山界”为分水岭,越界即湖南省之塘坝冲村;南以“凉伞界”为主标志,翻界是黎平县之茶山村。北望绿岭交错,目击尽处是色界,近前有二里陡峭阴森的“猫鼻子”岭,是战朝至色界必经之路。西望案山层叠,山梁道道。穿过丛林,盘旋而下,到达谷底便是平星。

  战朝寨前楠竹苗苗,英姿飒飒。左前方有一塝开阔向阳的梯田。田埂边长红枣树,每年7月,红枣成熟,随手摘而食之,脆甜可口。梯田最上端有“观月台”,伫立台上高瞻远瞩,层层山峦,尽收眼底。清晨云雾缥缈,朝露待晞;中午阳光灿烂,绿叶闪烁;傍晚云霞斑斓,层林尽染。

  崭新的村容寨貌

  解放以后,色界村和全县、全国一样,社会和谐,地方安宁,百姓康乐。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人民越过温饱线,继而奔向脱贫致富之路。

  1992年以后,上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引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发展林业和养殖,长期重视 “三农”建设,免除“皇粮国税”,发放种粮补贴,免费义务教育,实行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投入大量资加强交通道路及其他各种公益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改变农民生存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010年以后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和精准扶贫工程,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各种公益事业建设。敦寨镇党委立项,省人民政府投资打造“甘溪百草园”旅游景点。县交通局、农业局、发改局、林业局等部门不断投入巨资,扩建、硬化进村公路,扶持发展多种经营,实施“天保”工程。县委县人民政府紧跟党中央部署,带领全县人民朝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派机关干部驻村蹲点,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县人民政府、县发展改革局、县职业中学、黔东南州水投集团和敦寨镇人民政府、财政所、法庭等单位共17名干部长驻色界村。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工作、食宿在村,为村上办好事,办实事;攻坚克难保民生,为贫困户建档立卡,逐一落实“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指标,重点帮扶极贫户、特困户,做到无微不至。与此同时立项目,找资金,打造美丽乡村。全村的道路、街衢实现了水泥硬化,新建了办公楼、停车场、风雨桥、休闲亭、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将山寨打造得十分靓丽。家家消除危房,户户完成“三改”,有40户受易地扶贫搬迁,到敦寨新城社区安居乐业。至2019年年底,全村实现了脱贫清零。

  色界,这个经历数百年艰苦磨难的边地苗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住的新房子,过的好日子,出门坐车子,吃水安管子,找人拨码子。如今,这个藏在深山之中的苗寨渐渐褪去她迷人的面纱,露出她靓丽的尊荣,绽放朦胧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