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黔东南:遍地天然茶飘香

发布时间: 2020-12-07   作者: 石伟昌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侗家姑娘采茶。 (通讯员 石伟昌 摄)

  黔东南, 境内山地纵横,峰峦连绵,沟壑遍布,地形地貌奇异复杂,景象万千,雨量充沛,这里是世界茶树的原生地之一,有优质独特的茶叶。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种茶、制茶、喝茶、吃茶的历史悠久,古茶树、茶礼、茶食品、茶故事、茶习俗等多样多彩。

  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遗址

  据《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中规定:古茶树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树龄100年以上的原生地天然生长和栽培型茶树。经过100年以上风风雨雨的古茶树不仅是珍贵的茶种质资源,也是茶历史文化进程的见证者,有“茶文化活化石”之称。云贵高原是世界茶树的源产地之一,黔东南州是云贵高原向丘陵地带过渡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是全国28个重点林区之列,黔东南境内茶树资源丰富,至今发现留存有大量的原生态野生古茶树和栽培型古茶树及古茶园遗址。据调查了解,初步确定在雷山县的雷公山、凯里市的香炉山、镇远县军坡和两江、从江县西山、黎平县的老山界、太平山、弄相山、五龙山等次原始森林中,以及黎平县雷洞、水口、地坪、龙额、洪州、德凤、高屯、顺化、德顺等乡镇(街道)还保留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古茶树和古茶园遗址;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等县喜爱“吃油茶”(一种茶饮食)的乡镇村寨中、或菜园边、田边地角及周围山坡保存着一定数量的野生古茶树或古茶园;在原建过的或现遗存的寺庙周边也会保存着一定数量的野生古茶树或古茶园;在一些村寨保存完好的风水林中或森林中也会发现一定数量的野生古茶树。这些茶树主要是中小叶树种,但也有大叶种和中叶种。

  在茫茫的大山森林中,在漫长岁月相伴中,树木成为黔东南人民相依相靠的好伙伴,作为生产有保健作用的茶树在社会发展中,也与当地居民在生产生活中结下深厚的情感,当地群众很早就认识茶树的独特性,就有移栽野生茶树,保留野生茶树,或采摘选留茶籽种茶,修剪茶树,制茶、饮茶、用茶等习俗,茶叶成为当地老百姓们的生活用品。许多村寨有“本寨风水林或自家山林留养茶树”、“田边地角留或种茶”、“以茶入药”、“春夏秋时节制茶”、“客来敬茶”、“一日四餐油茶”、“以茶祭祖敬神”等茶礼茶习俗。

  茶产品丰富多样

  据初步统计,黔东南历史有文字记载过或百年以上茶叶产品有:思州绿茶(岑巩)、黎平洞茶、黎平老茶、黎平藤茶、香炉山贡茶(凯里)、镇远天印茶、黄平旧州回龙茶、从江滚郎茶、油茶饼 、潭溪家茶、土司贡茶、虫茶、藤茶等茶产品。岑巩、黎平、镇远都有关于土司向元朝贡茶的记载。《岑巩县志》载:“大历五年(公元770)思州被列为全国六大茶叶产区之一。茶味极佳,纳为贡品。宋、元继之”。

  近代,产品比以前多了,主要是,黎平县有:黎平古钱茶、雀舌茶、侗乡毛贡茶、翠针茶、红碎茶、炒青茶、桂花茶、藤茶、虫茶、潭溪家茶等;雷山县有:银球茶、天麻茶、云雾翠绿茶等;黄平县有:东坡毛尖、东坡银螺等;岑巩县有:思州剑雪、思州银钩、天仙毛峰等;丹寨县:毛尖、毛峰、苗岭玉剑等;台江县:苦丁茶。

  现代茶产品更多,除六大基本茶类都有外,还有再加工茶类及非茶类茶,主要是,黎平县有:黎平香茶、黎平古钱茶、黎平雀舌、黎平翠峰茶、黎平毛尖、黎平毛峰、黎平白叶茶、黎平翠叶、黎平108、黎平红茶、黎平白茶、黎平黑茶、黎平桂花茶、黎平藤茶、黎平虫茶、黎平乌龙、黎平边茶、黎平茯苓保健茶、黎平银杏茶、黎平金球茶(红茶)、黎平甜茶、黎平老鹰茶、黎平青钱柳茶等;雷山县有:雷山银球茶、雷山白茶(白叶茶)、雷山清明茶、雷山红茶等;黄平县有:东坡毛尖、东坡银螺等;岑巩县有:思州绿茶、思州毛峰等;丹寨县:丹寨硒锌毛尖、丹寨硒锌毛峰、丹寨硒锌白茶、丹寨硒锌红茶等;凯里市:香炉山贡茶、香炉山翠芽茶、香炉山雀舌茶、凯里黄金茶、凯里金秋茶等;镇远县:镇远天印贡茶;榕江县:榕江白茶(白叶茶)等;台江县:台江苦丁茶;麻江县:麻江茶;加上茶企业自己的产品名,种类更多。

  以茶入食是成为一种饮食习惯

  茶食饮品在黔东南有较久远的历史,《黎平府志》记载:“夏月余闲,或取瓜缕成花卉之形,溅以糖蜜,并制一切茶食”。现黔东南茶食品种类较多,在黎平、从江、榕江、锦屏等地区的“吃油茶”,在黎平、天柱等地的“吃糊米茶”、“喝送亲婆茶”、“喝家茶”、“吃米花茶”、“新娘认亲茶”、“送亲婆茶”,还有“三朝茶”、“满月茶” 、“周岁茶”等传统习俗。其中油茶、糊米茶就是以食茶为主,更甚的是在黎平县顺化乡、雷洞乡的群众有一日四餐油茶的习俗,即早晨一餐油茶,中午饭前先喝油茶,才吃午饭,下午4时左右劳动回家吃一餐后再上山劳动,傍晚回家在晚饭前也要先吃油茶,才做晚饭吃的传统饮食习惯,他们有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餐无茶”的传统习惯。

  油茶食品保留了较早的蒸青饼茶制法,一般是在每年谷雨时节后,当地老百姓会到自家管理茶树、茶山上采摘茶树的嫩芽、嫩叶和新梢,放入有蒸汽的木甑子中,通过高温蒸汽破坏茶鲜叶中的氧化酶的活性,取出阴干,然后用秤称1-1.2斤干茶放入木甑中,用禾草隔离,再入称放茶叶,再用禾草隔离,依次放满后放上木盖,木盖上压上石头,蒸压制成圆形茶饼,取出茶饼并晾干或烘干,最后保存以作煮油茶主要原料用或等到赶场(集)时拿到集市出售,增加收入作为补贴家用。

  还有些群众会将茶叶入菜,如“茶叶凉辣椒”、“茶香鸡”、“茶香排骨”、“茶香稻花鱼”、“茶香米花”等。

  茶故事、茶歌、茶诗词、茶谚语比比皆是

  把茶叶与文学娱乐有机结合,在古代有一定反映,《黎平府志》记载“上元前后数夕,城市备鼓乐,制龙灯装故事填街充巷。又有以童男扮女装,唱采茶曲,谓之‘花灯’,俱至十六日止”。还有古老的“抬故事”、侗戏、侗歌、唱山歌、敬茶歌、拦路歌等中含有茶文化。

  在侗族地区流传有许多以茶为素材的歌,主要以敬茶歌、山歌、侗歌等形式。有的男青年在恋爱中猜疑对方有新欢,但又不便直说,而借歌表达。如黎平高屯就唱有:妹心杂,包谷地里夹棉花,又想棉花织细布,又想包谷打油茶。黎平山歌有唱“茶叶绿荫万里绸,不见阿妹摘茶头(芽),只想阿妹哪里去,整天心里乱了头”等。如黎平敬茶歌中有:(客人唱)这杯茶来味道佳,因为喜事到你家。来到你家样样好,果是果来茶是茶。多种糖果摆不下,吃得肚口变淡化。(主人接)你莫夸, 一无果来二无茶。果在地里正生长,茶在园中发嫩芽。要等果长熟了,要等茶叶采回家。恭请贵客耐烦等,那时才有好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