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非遗开打幸福门—— 雷山县依托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走笔

发布时间: 2021-02-08   作者: 吴兴权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雷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有包括国家级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近500项,包括苗绣、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苗族织锦技艺等。近年来,雷山县大力创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培育传承人,开发文创旅游产品,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帮扶效果。我们从雷山县非遗传人创业的事业中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脱贫致富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运用托起了脱贫致富的梦想。数目不菲的“非遗”项目,再加上贵州旅游大省的底蕴,如果因地制宜,走一条“旅游+非遗+扶贫”的脱贫之路,让更多的“非遗”传人走到脱贫攻坚的前列,用好这些“非遗”项目,激活“非遗”带头人的活力,一个人致富带动一批人脱贫,这是我们脱贫的契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为毕节的苗绣点赞:“让传统文化作为产业,用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今天,我们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行“非遗+扶贫”,促进我们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9年10月,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在非遗博览园正式开幕。来自86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600多名代表,带来1100多个非遗项目,“烹饪”出一场文化与艺术的饕餮盛宴。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个非遗项目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开展国际展览、国际论坛、国际竞技、国际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在此,雷山非遗传承人“老腾鱼酱酸”创始人白坐腾,他用智慧和勤劳把鱼酱酸推上了中国美食之殿堂。白坐腾的“老腾鱼酱酸”直营店从雷山、凯里、贵阳发展到遍布省内外的数十家连锁店,有员工400 余人,其中200余人为雷山籍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均实现了脱贫致富。

  2019年9月20日,2019BCI国际盆景赏石大会在贵阳开展,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500余盆造型各异、姿态优美的盆景作品参展,来自美国、英国、捷克等国家盆景赏石专家代表,以及来自安徽、福建、河南等国内省(市)行业协会组织、会员代表参会,吸引了上万名盆景爱好者齐聚贵阳,为市民带来顶级的盆景艺术盛宴,近距离观赏盆景艺术之美,进一步推动盆景文化。大会对来自特别困难地区——雷山县大塘镇手工艺品进行了拍卖,数十件盆景及手工品拍卖成功,累计成交额达3万余元。而这个手工艺藤编制品的继承和开发者就是来至黔东南雷山县大塘镇深居雷公山腹地交腊村的传统藤编工艺非遗传承人杨国超。2018年8月,杨国超正式创办了雷山县宏鑫手工艺加工厂,经他传承和发展的传统工艺产品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认可,获得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证书,其开发的桌面花篼更是在黔东南科技局组织的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8年,杨国超的雷山县宏鑫手工艺加工厂产值24万元净利润12.41万元,带动就业31人其中贫困人口26人。

  2003年10月14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节上,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博物馆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雷山籍韦荣慧的一组由苗族背儿带精美刺绣得到灵感、并将其融入到中国传统旗袍的时装展出后引起巨大轰动,具有2000多年时装史的时装之都设计师们激动万分:苗族服饰是时装设计的艺术资源宝库。许多专家感慨地说:“苗族刺绣精品不仅是苗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技艺代表民性承传人”杨海芬是苗族刺绣第5代传世之人,为了开发苗族服饰产品,她首先创立贵州黄达银饰服饰店、贵州飞腾民族文化开发有限公司 。2013年10月,又改注册为贵州大苗山文化开发有限公司, 2014年她注册了“苗蝶飞”商标,将明天的希望寄于这个商标。 她先后培训和带动200余名苗族妇女开展苗族刺绣和服饰生产,走上致富之路,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生产的银饰品、传统刺绣品、苗族元素女靴、女式手提包除满足本县、本地区销售外,还远销山东阳谷县、北京潘家园、云南丽江等。目前公司年可加工生产工艺品3000余件,年销售额35万元。并在雷山县郎德镇乌流片区培训苗族村寨妇女为技艺传承人,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当地农民妇女为公司传承艺人,通过收购她们生产的产品,为她们提供就业机会。她不仅培养一批苗族刺绣能手,还解决她们的就业。

  黔东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技艺代表民性承传人”杨阿妮,从小热爱苗绣事业,在环境艰苦的苗岭深山中,发挥母亲传下来的传统苗绣技艺,在创业生岸中踏出一片天地,在平凡的创业道路上闯出了耀眼的业绩。2009年9月在西江景区成立“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妮花锦绣分公司”,扩大刺绣工艺旅游商品业务,为贫困苗族妇女改善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自2008年以来,杨阿妮共开展苗族刺绣技艺培训28期,培训人数1300余人,杨阿妮不仅自己创业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且带领苗族妇女共同走上成功创业之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助推扶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她主动开展苗绣技艺进校园、进单位活动,分别到雷山县丹江二小、雷山县职业技术学校、雷山县旅游局等单位传习苗绣技艺讲课,使这些学校的师生、单位职工基本掌握了苗绣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传承苗绣技艺打下了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2020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专门到她的苗绣技能传习所拍摄专题,体现她带动当地妇女家门口打工和自主创业的事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雷山苗绣代表性传承人”的雷山县永乐镇加支村苗族妇女、高级刺绣师张桂英,2003年她向当地信用社贷款6万元,购买了永乐街上一栋占地面积40平方米的旧砖房两层楼,创办了永乐镇第一家苗族服饰专卖店,专门教授学员学习刺绣。2014年就有20多个学员在她的服饰店学习刺绣技艺,经过她的精心指导,学员全部学成,并且成功刺成大批苗家刺绣作品销往省内外据张桂英介绍,近年来,她每年出售盛装6套,每套均价为7000元,便装10套,每套均价达2000元,背带720件(床),每件售价600元,其它刺品100件,每件售价200元。全年总收入30多万元,纯收入12万元。由于苗绣技艺精湛,她的民族服饰店生意红红火火,同时,也有更多的苗族妇女前来与她学习、交流,不但帮助了当地绣娘在家门口就业,也带动了永乐地区苗族刺绣行业的发展。

  猫猫河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在非遗文化保存保护的前提下,猫猫河村的妇女继承苗族传统工艺,在家中用自己的双手打开了一片天地,把猫猫河村打造成了具有影响力的“绣娘”村,该村苗族刺绣非遗传承人、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李杰英在此用她的传统技艺互相交流,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创收入之路。李杰英积极开展“绣娘培训”,传承苗绣技艺,帮助农妇就业创业,助推了雷山县“苗族刺绣”等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妇女居家坐地欢乐创收,实现家门前创业有“钱”图 ,做到刺绣传统手艺富乡村。2017年3月,由雷山县民宗局主办、猫猫河苗嫂刺绣银饰专业合作社协办的“雷山县民族民间刺绣手工艺培训班”在丹江镇猫猫河村举行,来自丹江镇68位农村妇女参加了为期五天的苗族刺绣技艺培训。雷山县苗族刺绣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任秀芬、县级“非遗”传承人、省级中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李杰英担任培训教师,培训内容有苗族传统针法双针平绣、卷绣等苗绣技法。在县民宗、扶贫、妇联、文产、非遗等部门支持下分别开展绣娘培训13次,吸引丹江镇虎阳、羊苟、白岩、掌排等周边村寨妇女参训。目前已有6位绣娘获州级“百佳绣娘”、2人获县级“非遗”传承人、4人获省级中级“工艺美术(刺绣)大师”。三年来手工绣品远销北京、上海、美国、法国,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雷山县共注册创办苗族刺绣企业31个,刺绣手工艺销售个体工商户30余户,带动从业人数达6000余人。

  这些事实让我们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今天起到的作用,也让我们反思和拓开思路,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挖掘出推进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打开一扇扇幸福之门,把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毕节的点赞在苗乡侗寨绽放“产业扶贫,振兴乡村”的美丽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