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独特的苗寨吊脚楼

发布时间: 2021-04-19   作者: 张希才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新式吊脚楼

  当你走进雷公山脚下的苗族村寨里,都能看到一栋栋清一色的吊脚木楼,家家屋顶置盖上了小青瓦。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置纳明窗,宽敞明亮,各家置二至三层楼房,上层楼装粮食,中层人住,下底层为存放常用生产农具。在中层地楼的中堂外边都安装休闲长型“美人靠”坐凳。“美人靠”坐凳是姑娘们刺绣和来客休息的地方,装上围栏竖条,以稍向外凸出的靠背栏杆,即富有艺术性既清爽又干净卫生,具有独特的苗寨风格。

  吊脚木楼是苗族传统建筑,是特有的古老建筑形式。其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以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之为“吊脚楼”。吊脚楼分为半吊脚和全吊脚两种形式(看地基建筑,宽敞的屋基可全吊脚,屋基有限的只半吊脚),吊脚楼一般建一栋四榀三间、三层楼:下底层,隔成几格猪、牛圈、鸡笼作家庭饲养牲畜和堆放一些常用的生产农具;第二层分为:在房屋两头,各搭配三根木柱,间宽两米左右装修一条走廊通道,进入正中堂屋,在中堂屋外侧安有苗语称为“阶息站”的“美人靠”;堂屋又是迎客厅,嘉宾亲朋到来,常在此间摆上长桌,设宴款待;另一头隔成两间:后面一间设厨房,前面一间设大米、菜类和生活用具保管室;在第一间和第三间房屋,中间留一条通道,便于串通大门和厨房,两边隔成4个房间;第三层留一间存放粮食和杂物,两间隔成3至4个客房及小孩学习活动室。为了防火安全,有的农户把“老虎灶”木装厨房改为“洋厨房”并设一个烟冲,上顶铺设水泥板作晒谷物,夜间可纳凉休息,观星星赏月亮。

  据当地老木匠介绍,苗寨吊脚楼基本特征,富于活力,天人合一。苗家人迁入这里后,为了留下平地作耕种用田,为了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为了自己的繁衍生息,在建造住居时,选在30-70度的斜坡陡坎上,干栏式建筑在传承传统的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创建了穿斗式木质结构吊脚楼。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简单而稳固性强,它是以柱、枋为基本构件,通过穿斗形成完整空间。二是充分利用当地木材及其强度。由于采用的是穿斗结构,用小材可以盖大房。三是既节约了耕地,又适应于山地斜坡建屋,并具有良好的通风防潮效果,典型的天人合一。 房子框架全系榫卯衔接。一栋房子需要的柱子、屋梁、穿枋等等有上千个榫眼,木匠从来不用图纸,仅凭着墨斗、斧头、凿子、锯子和各种成竹在胸的方案,便能使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使一栋栋三层木楼巍然屹立于斜坡陡坎上,足见苗族民居建筑工匠的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