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多方联手——丹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突出

发布时间: 2021-05-10   作者: 石新荣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王槐雪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极其丰富的丹寨县,把发展非遗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挥资源优势打造“云上丹寨”县域品牌,积极探索非遗手工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非遗企业和家庭作坊。同时,依托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万达小镇等,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多方联手,不断为非遗企业引流发展服务,走出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绿色发展之路。

  苗族非遗资源富集 发挥优势打造县域品牌

  地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的丹寨县,总人口仅17.9万,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78%,其苗族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苗族锦鸡舞、苗族贾理、苗年、苗族服饰、苗族芒筒芦笙等7项国家级、22项省级、3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遗之乡”。被誉为“中国蜡染艺术之乡”“中国锦鸡文化之乡”“中国古法造纸之乡”。

  其中被称为“东方第一染”的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苗族蜡染技艺,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在扬武镇、排调镇一带保存完整,代表了中国蜡染的最高水平。而石桥村的苗族皮纸制作技艺已传承上千年,产品远销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蜚声海内外,被国家图书馆指定为修复古籍专用纸。

  2012年以来,丹寨县先后出台了“民族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等一系列支持非遗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和规划,并在经费和机构上给予保障。丹寨采取措施大力挖掘非遗手工技艺、加强非遗技艺项目申报、积极引进和扶持非遗手工企业、开展非遗手工技艺培训等措施,发挥非遗资源优势,打造县域非遗品牌,形成了丹寨非遗手工产业发展的“4321工程”,即:四端、三点、两模式、一品牌。

  四端,指的是产业资源端、金融支持端、产品市场端、产品研发端。在产业资源上,丹寨县按照行政村为单位进行非遗手工产业的分类,列出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14个专业村,并以这些专业村为基础进行辐射带动。对一些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采取申报项目、申报传承人、技师、民间艺人等方式进行抢救性保护。目前全县直接从事非遗手工产业约为2000人,从事非遗手工工艺为蜡染、银饰、造纸、鸟笼编制、织锦、芦笙制作、铁器打造、竹藤编工艺等50余种。三点,即企业、合作社、作坊。先后引进了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贵州晟世锦绣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并扶持本地国春银饰有限责任公司、石桥兴武纸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非遗手工企业发展。指导扶持国家级皮纸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国家级苗族蜡染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芳、省级鸟笼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玉和等成立民族手工专业合作社,并帮助合作社联系产品外销、接收订单。此外,还鼓励一批非遗技艺传承人、民间艺人建立家庭作坊。

  两模式,即小微企业享受三个15万元政策支持,手工散户采取企业或合作社下发制作工具、制作材料、设计图纸等产品包的方式,做到白手也能起家。

  一品牌,即打造“云上丹寨”县域品牌。对所有类别手工艺产品,均用“云上丹寨”商标包装销售,实现品牌竞争力提升。县境内蜡染民族工艺产品、刺绣系列工艺品、鸟笼工艺品、造纸工艺品均为“云上丹寨”县域品牌下的子品牌,确保了品牌形象的树立又保证了子品牌的丰富多样特性。

  多方联手突出特色 “中国非遗周”永久落户丹寨

  丹寨县积极探索非遗手工产业发展,在开放开发中创新创智,努力借助外力实现发展。除积极组织产品及艺人参加在国内、省内、州内的各种比赛、会展,增强外向宣传推介力度外,还积极谋求外力支持。一是得到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支持,将丹寨作为该所重点扶持的对象;二是借助万达集团整县帮扶的契机,把丹寨丰富独特的非遗手工技艺和作品推荐到万达高层,促成了万达小镇以非遗手工作为最大特色的规划方案。

  据丹寨县非遗中心主任韦士勇介绍,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岳振等一批专家先后到丹寨指导非遗手工生产,并结合当地苗族银饰特点,指导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王国春开发出了景泰蓝银饰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气息的非遗手工产品,促进了非遗手工产品的多样化发展。

  2017年7月,由万达集团捐建的丹寨万达旅游小镇正式开业,小镇以非遗文化为主题,旨在打造一个集“购物+体验+培训+传承”为一体的丹寨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小镇的建设充分凸显黔东南苗村侗寨的建筑风格,苗家吊脚楼、侗族鼓楼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尤公广场、锦鸡广场、苗年广场等名字也来自苗族的文化和历史。

  目前,万达小镇里入驻的丹寨县非遗合作社17家,与非遗相关店铺达59家,其中非遗体验店15家。据介绍,开业三年来,截至2020年底,丹寨县万达小镇52个相对稳定的非遗手工店铺三年销售总额4600多万元,总盈利近1750万元,从业人员数280余人,从业人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人;与合作社(公司)合作9个,带动社员5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8人,年均增收近万元。

  去年10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贵州地方政府及多家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丹寨县政府及万达集团等联合承办的中国丹寨非遗周在万达小镇举办,“黔地守艺”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黔东南州苗侗医药文化展、多彩贵州非遗周末聚、非遗文创大赛等众多非遗文化活动荟萃一堂,为游客们展示了一场非遗盛宴。

  得非遗资源和万达运营的天时地利,“中国非遗周”永久落户丹寨。“这里将会成为汇聚非遗文化、挖掘非遗品牌的热土!”丹寨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瑶说。

  深度研学旅游成热点 节庆活动促活态传承

  据彭瑶介绍,丹寨县近年来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提出“非遗资源就是最佳旅游资源、非遗场所就是最佳旅游景点、非遗传承人就是最佳地接导游、非遗产品就是最佳旅游名片”的“四个最”,有效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排莫蜡染、石桥造纸、卡拉鸟笼等一批非遗体验旅游线路成为新的研学旅游热点。而丰富多彩的非遗节庆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引流游客的作用,也有效促进了非遗的活态传承。

  在丹寨县万达非遗小镇的苗族古法造纸小院,游客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苗族造纸的全过程,可以带走自己参与制作的花卉树叶花纸作品。在宁航蜡染体验馆,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精湛的蜡画技艺、还可以聆听著名时装设计师成昊亲自介绍他的蜡染元素作品“次第花开”系列;在鸟笼之乡卡拉苗寨,有专门为学生准备的鸟笼编织材料,“到了暑假,学生团队很多。”而在风景优美的韭菜沟锦绣谷,除了欣赏高山瀑布和深谷萤火外,蜡染、刺绣、酿酒都可以一一体验……

  彭瑶介绍说,丹寨县民族节日众多,非遗元素浓厚。近年县委县政府以万达小镇为主体着力办好春耕大典、秋收大典、“五·一”观花节、消夏音乐节、万人长桌宴、祭尤节等一系列活动,持续吸引人气。通过万达企业文化中心,打造了轮值镇长公益项目、扶贫茶园项目、国际影像大赛等,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积极与媒体合作,将玻璃吊桥、玻璃滑道、悬崖秋千等项目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丹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詹先俊介绍说,以万达非遗小镇为中心,丹寨县目前已经形成了“非遗大观”半日游、“非遗初体验”半日至二日游、“非遗零距离”二日游、“非遗深度游”三日游等成熟的非遗旅游产品,可供游客自由选择。如“非遗深度游”三日游,游客先到万达小镇的鸟笼小院、古纸小院、蜡染小院等体验参观,然后到卡拉村参观游览国春非遗银匠村、王秋鸟笼作坊、蓝锦染艺蜡染馆;最后到石桥村纸街、大岩脚穿洞体验古法造纸,到锦绣谷、排莫村体验蜡染刺绣等。

  非遗正成为万达小镇的人流支柱和旅游吸引核,除产品销售以外,非遗体验游火爆。据统计,2019年7、8两个月,万达小镇各非遗体验馆共接待体验者7万余人,营收达500万元以上;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下滑,但依然保持了六成左右的体验旅游者。今年3月20日春分,丹寨万达小镇和卡拉苗寨举行春耕大典,尽管细雨蒙蒙、寒风袭人,但游人如织,热闹非凡,非遗体验游依然倍受追捧。

  詹先俊说,经过多年的努力,丹寨县的非遗手工产业发展已从无序到有序,从弱小到壮大,从无名到有名,产业模式初具雏形。目前,全县共有非遗手工企业126个,非遗手工合作社24个,社员500人,2019年,生产产品90余万件,产值1.5亿元,全县手工业销售额突破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