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葡萄村里笑声甜—— 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生态旅游增收富民

发布时间: 2021-08-24   作者: 张希才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图为游客在采摘葡萄

  “快来看呀,这里长得更多,葡萄架要压垮了。” “真甜!这晶莹剔透、果肉饱满的葡萄不但看着漂亮,而且好吃。” 眼下,正是瓜果飘香的时节,走进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就像走进了葡萄的世界。

  葡萄架下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人群中有忙着采摘的果农,有趁周末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游客们嘻嘻哈哈拿着园主人提供的剪刀,轻轻地剪下一小串,摘下一粒葡萄,揭开薄薄的皮,急不可待地放进嘴里;有的一边品尝葡萄一边“啧啧”地咂嘴,还不时地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留念……

  近年来,雷山县在山水田地间“耕”景观、“种”旅游,不断引导传统农业向精致高效转变,打造了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丹江镇脚猛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创建“一户一技能”为支撑,以科技为先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营造向着“短、平、快”效益转化,积极引导全村农民盘活山区资源,激活山村经济,走出了一条致富途径。

  据村主任文春荣介绍,脚猛村位于雷山县城西北部,距县城5公里,通车进寨,全村现有232户、1102人,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5人),全是苗族,人均耕地面积0.43亩,曾是一个人多地少的一类贫困村。1993年以来,脚猛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两山”扶贫攻坚的大好机遇,组织和带领全村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经济作物,把陡坡耕地和“望天田”退耕种植葡萄,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建成了葡萄基地1170亩。2021年,已挂果见效益700亩,以每亩产量500公斤计,预计总产量可达35万公斤,按毎斤售价5元计,总产值可达350万元,种植葡萄户183户,户均收入可达1912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为进一步抓好优质果品这一支柱产业,做好对外宣传,争创品牌,策划销路,引进外商。2007年,该村成立了葡萄种植协会,由35人组成,目前会员达120人。协会成立后,专为果农服务,解决农民‘种果易,销售难’的问题;‘我们这里由于种植葡萄的地区海拔高,无工业污染,阳光充足,葡萄透亮,加上昼夜温差大,葡萄含糖量高,酸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1年5月,‘脚猛葡萄’商标成功注册,同年6月,脚猛村葡萄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 ‘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成为全国1000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之一;2013年8月,脚猛村葡萄发展协会荣获贵州省园艺学会‘优质水晶葡萄金奖’;近年来,脚猛村党支部在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的结对帮扶下,全面推行‘双调、双联、双建’的‘三双’工作法,组建党员脱贫攻坚先锋队,培育党员‘金种子’,借助外力提升内力,规范阵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2021年2月25日,脚猛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脚猛村党支部书记文锡红说。

  2007年以来,脚猛村每年举办一次葡萄节,游客除品尝葡萄外,还可观赏斗牛、篮球、斗鸟、灯火晚会、民歌对唱、欢跳铜鼓芦笙舞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如今,许多商家和单位慕名前往脚猛村采购葡萄,春、夏两季还成了不少来雷山旅游的团队必行之地。

  如今,在雷山县,像脚猛村这种结合自身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生态,让生态农业变身旅游景点的村寨越来越多,满眼的绿色,满园的硕果、满满的健康、满心的欢喜,让宾朋忘返归途。山清水秀、绝美的风景、特色民俗风情、创意农家乐……期待您到这里来,尽享园林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