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雾中香炉山

发布时间: 2021-11-03   作者: 陈平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日出时分,我坐在市郊的一个小山峁上,遥望着远处云雾笼罩的香炉山,静静等待着它从云遮雾障中露出真容来。随着太阳升起,阳光让天地间的一切渐渐清晰起来。但远处的峰峦、云雾迟迟不肯散去,香炉山像一位隐于深山的神秘高人,迟迟不肯现身,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感。越是不肯露面,越让人好奇。

  半个小时过去了,随着太阳的升高,远山的云雾慢慢散去,香炉山终于露出了一点额角。随着气温的上升,身边草叶上滴着的露珠,渐渐消失了。几只伏在草叶上的蜻蜓,也从湿重的露水中挣脱出来,像小小的无人机,展开翅膀,在我头顶上来回盘旋。

  终于,浓重的云雾渐渐变薄了,薄得像透明的轻纱,香炉山也渐渐露出真容来,石灰岩灰白灰黑的颜色,也慢慢清晰起来,像一幅气势雄浑、诗意氤氲的巨大水墨画挂在天地间,线条灵动,色彩分明,洋溢着艺术的灵性和诗情的美,激荡着与天地相接的生命和历史的回声,直抵人的内心和灵魂。高耸巍峨的香炉山,像一位老人,在对宇宙人生进行着哲理的沉思。这种涤荡心灵、浸入骨髓的美,映射着生命的永恒和时光的悠远。我举起相机,把镜头慢慢拉近,便能看到用石板铺成的路,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环绕着香炉山盘旋而上。

  其实,香炉山我曾上去过一次。那是1987年盛夏,那天恰好是香炉山爬山节,我们是从虎庄的那条路上山的。方圆几十里,来的人非常多,山脚下人山人海,只见人头晃动。走累了的我们,在山脚的草地上稍坐了一会儿,蓄足力气,以便登山。休息时,我们轮流拿着老游从朋友那借来的望远镜朝山顶上看,山顶全是雾,但没有被雾笼罩的岩壁上的裂缝、绝壁上的青松、风中摇曳的草,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时登香炉山的路很窄很陡,有几个险要的地方,只能用双手攀缘着绝壁而过,一不小心,就会跌下悬崖。明清时期的苗族农民起义军,都曾在山上屯过兵,看重的就是香炉山的地势险要。

  那天我们上去得比较早,被浓雾笼罩着的香炉山顶,除了雾还是雾。工作人员一再交代我们,雾很大,坑很多,请大家就地休息,千万别走动,以免掉下深坑。大雾散去后,我们站在香炉山顶,极目远眺,万千景象奔来眼底。蓝天下,一座座延绵起伏的群山,像一个个绿色的小岛,遍布深海中,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眼下近处能看到房子、车辆、人影的村庄,那是虎庄。东边远处那一排排高楼林立的地方,是凯里。

  那天的中餐,我们是在香炉山上吃的。

  吃午饭时,大家三五人一伙围在一起。我们这一伙是相识的五位文友,其中一位是来自湘西姓刘的小姑娘,她小说写得挺好。我们围坐在石头上,打开饭盒,里面装的是糯米饭,中间有花生、肉丁、酸菜,味道很好。快吃完饭时,专写剧本的老潘和湘西的小姑娘开起了玩笑。当小姑娘抓了一把小石子扔向老潘时,老潘却把手中的竹篾饭盒扔向了小姑娘,谁知饭盒里还有一小坨未吃完的糯米饭,饭坨紧紧地粘在了小姑娘粉嫩的脸上,她用手抓了几下都抓不掉,大家都笑得肚子痛。

  三十四年过去了,沧海桑田,很多的地形山貌都发生了变化,而今的香炉山,还是原来的香炉山吗?终于等到了云雾散去,香炉山的真面容全显露出来了。它像一个巨大的香炉,高入云端,奇险绝伦。此时,我想起了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但李白的诗是描写江西庐山香炉峰的,而非此处的香炉山。可我眼前的香炉山,也和李白笔下的香炉山一样,在明晃晃的日光下,紫烟升腾,壮观奇美!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流传在香炉山地区的那首歌谣:“无香无火冒青烟,弥漫炉山古话传。圣地苗乡一绝景,人到此地变成仙。”

  太阳越升越高,香炉山越来越清晰。我又举起相机,把镜头慢慢地拉近,这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它的真容,除了上面立有几个亭子和新铺的栈道,它还是原来的它,一点没变,仍是一座直插云天的石头山,一个升腾着紫烟的大香炉,静静地耸立在那里,像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仰望着历史的天空,曾经的风云翻滚和地质沧桑巨变,似乎又在他眼前演绎。任凭乱云飞渡,风暴频袭,他仍以亿万年不倒的雄姿,威镇一方。如果哪天天气好,我要再登一次香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