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乡村“夫子” 文化“骑兵”—— 记锦屏县地方文化“守望者”焦正芳

发布时间: 2021-12-13   作者: 王芳焯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声锦

  1947年12月,焦正芳出生于锦屏县亮江河畔的敦寨镇者屯村,他命运坎坷却穷且益坚,29岁走上讲台视教育为“生命之盐”,为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退休后一心守望地方文化,不断奋笔疾书,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夕阳犹灿烂,晚霞亦斑斓;余晖染春草,大地更焕然。”2008年,61岁的焦正芳不坠青云之志,全身心投入文学曲艺创作,调查村情寨史,编修地方史志,先后发表文艺作品近200篇,主编《敦寨镇志》《钟灵乡志》《锦屏县教育志》《敦寨小学校志》,参与编纂《锦屏县志》(第二部)《铜鼓镇志》《新化乡志》等。2020年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五老”模范,锦屏县地方文化学者王宗勋对其高度评价道:“亮水出斯文,者屯生硕彦。”

  深耕教坛育桃李

  受“文革”影响,1966年5月焦正芳被迫终止学业,1969年作为回乡知识青年回到者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虽然只是初中文化水平,但也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因能写会算,为人务实肯干,1970年在者屯村当民办教师,按次等劳动力评记工分。两年后因“家庭出身不好”被辞退,他并不气馁,在“不惟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政策感召下开办政治夜校,教习《毛泽东选集》。同时,他还成立村文化室,组织年轻人表演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及民间歌舞、话剧等,工作开展得风生水起。1977年冬,全县农村文化活动现场会在者屯召开,焦正芳在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一生不悔入教行,矢志不渝做人梯。”1978年2月,焦正芳恢复者屯小学民办教师职务,1980年被调任教初三语文,次年中考该班语文成绩名列全县第二,一时传为佳话。焦正芳因此出席全县教育表彰大会,胸前戴大红花在县城街道光荣游行。

  1986年,焦正芳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县教育局破格提为龙池小学教导主任。

  1992年,焦正芳受任敦寨镇教育辅导站站长,次年3月调任敦寨小学副校长,1993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教师。

  1995年,全县实施“两基”工作,焦正芳升任敦寨小学校长。建校办学,百年大计。彼时,该校教学楼是一栋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简易校舍,安全隐患较大,初任校长的他暗下决心“先建娃娃窝,后建办公楼”。说干就干,按照“财政拨一点,群众集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办学思路,焦正芳积极奔走,通过上级支持、社会募捐、村上摊派等渠道筹得经费31万元,但还差3万元无所出处。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他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房屋到银行抵押贷款,千方百计凑足了34万的教学楼建设经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楼于1998年建成,“两基”验收顺利通过。

  既为之必悦而为之。1999年,全县实施“普实”工程,焦正芳辞去校长职务,调到教育辅导站主抓全镇实验教学,期间他不辞劳苦下沉偏远村寨督促指导实验教学,同时深入九南、色界深山老林采集植物、矿物标本50多件放入实验室,使实验课具体形象化。第二年,敦寨小学被评为全省实验教学示范基地。

  2003年,他转任者屯小学校长,看到家乡的教学楼破旧不堪,他痛心不已,于是动员群众筹资12万元建成一栋砖混教学楼。

  文艺创作结硕果

  焦正芳自小酷爱文学,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乡村风物的耳濡目染,他尝试着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2003年,他创作的小品《天机不可泄露》,侧面揭露了农村“看香”迷信活动的荒唐,得到大众一致认可。

  2005年,焦正芳陪同杨秀廷老师在敦寨镇九南山区调查村情寨史、乡土风物,历时3天走访10多个山寨,焦正芳深受其对乡土文化的热恋精神所感动,同时在他的散文集《缱绻与伤怀》中悟出许多写作技巧,于是爱上了散文写作。2009年,焦正芳的首篇散文《白云生处的人家》见报《杉乡锦屏》,此后一发不可收,作品频繁发表,先后有《我的后妈》《亮寨云海图》《孟秋欢歌》等150多篇散文散见于《贵州商报》《贵州史志林》《黔东南日报》《锦屏文史》《锦屏文艺》《杉乡锦屏》。

  2007年,他创作的小品《留守老妈》在镇内巡回演出,并亲自指导者屯村民排演,引起不小反响。该剧本2010年被县文广局推荐到省城参加“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演出,获得创作奖。紧接着,《劝和》《家教》等小品在钟灵、敦寨、铜鼓等乡镇频频演出。

  2013年,焦正芳在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平鳌苗寨后,他以锦屏木商文化为主题,创作小品《审契》,把锦屏文书中蕴含的中国诚信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焦正芳老师的小品题材紧扣当下社会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又寓理于情,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作品来源于现实,艺术效果既接地气又高于现实,曲艺形式多样且喜闻乐见!”人们评价道。

  为进一步挖掘锦屏红色文化史料,2010年,他到河口、固本、敦寨、隆里、新化、大同等乡镇,走访调查长征时期在锦屏被害和流落在锦屏县的红军战士,搜集整理出欧少清、严宗明、肖永和、欧安久、欧安寿、杨德沛、黄后清等16位红军战士的资料,整理出0.52万字的《林海清江红军魂》发表于《锦屏文史》。

  2012年,他参加县革命老区申报材料调查工作,深入茅坪、铜坡、敦寨等地核实搜集红色历史资料。锦屏县档案馆发现一份关于国民党缉拿红军李天基的秘密电文,受县革命老区申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他和一名同事跋山涉水到敦寨九南村蚂蟥山和湖南靖州藕团、平茶一带实地调查,走访10多个村寨、20多位老人,证实了李天基在湘黔边境打游击、宣传革命真理的活动史实。回来后整理成文《锦屏党史又有新发现》刊登在《黔东南日报》,为挖掘研究锦屏红色历史增加了一份翔实可靠的资料。

  截至2020年,焦正芳撰写的散文随笔、文史故事、教学论文等150多篇,小品、相声、民歌、快板等文艺作品40多篇,整理成30多万字的个人文集《七彩缎》。

  编修方志存史册

  2005年,全县掀起编修方志的热潮,焦正芳受命主编《敦寨镇志》。在王宗勋的精心引导下,他很快掌握“秉笔直书,述而不议;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尊重史实,详今略古;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志书编纂原则。为早日完成任务,年近花甲的他开始自学电脑打字,白天下村搜集资料,晚上伏案整理文本,三年后出色完成任务。

  2008年9月,他受聘到锦屏县史志办工作,任《锦屏县志》(第二部)副主编。其间,他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认真做田野调查,足迹遍及全县15个乡镇,挖掘到不少地方历史珍贵资料。

  此时,全县唯有钟灵乡志书存在空缺,2012年,他又挑起编纂《钟灵乡志》的重担。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雪,他翻山越岭抄古碑,觅古墓,阅家谱,查古籍,三年间走访村民千余人次,拍摄图片1000多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部50余万字的《钟灵乡志》终于在2014年3月完稿付印。

  焦正芳秉承尊重史实、去伪存真、精益求精的修志原则,结合历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族谱家乘、契约文书及碑刻摩崖等民间文献。值得一提的是,编修《钟灵乡志》期间,他攀登十多里的老司坡和白水坡,找到乾隆年间举人杨泗墓志铭和修建钟灵至八腊石板路的碑文,校正、补充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迁址时间和历任长官,进一步完善钟灵乡罗士彦、杨泗、杨涛、杨学沛等清代名人史事。

  “修志就是一场文化苦旅,要在甘受孤独寂寞中深入田野调查研究,大量搜集材料,最后去伪存真修成正果。”谈到修志的心得体会,焦正芳感慨道。

  经历几次地方志的编纂,焦正芳从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从一个一窍不通的“门外汉”磨炼成能独立修编志书的“内行家”。现如今,年逾古稀的焦正芳仍笔耕不辍,2018—2020年先后主编《锦屏县教育志》《敦寨小学校志》《锦屏县脱贫攻坚志》。

  “下一步,我将整理《者屯村志》,同时力争以南宋时期罗丹诸葛洞《诫谕文》和者屯尸骨洞千古之谜为主要线索,写一部中篇小说。”焦正芳说,“人总要守望些什么,能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对家乡文化事业有意义的事,这辈子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