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初冬,来凯里邂逅悠闲时光

发布时间: 2021-12-14   作者: 杨 金 姚 宁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凯里老街赶集

  曾经以为,只有美酒才能给人以醉意,而当你驻足凯里这座朴素的山城时就不由得发现,这民风淳朴的小城如同清香的米酒般让你迷失在它的怀里。

  秋后的凯里开始有了冬的气息,绵绵的小雨淅淅沥沥,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神秘的气息,如同来到了奇幻的神秘异域,尖顶翘角,阁楼栏靠,造型独特别致,极具民族风情。清水江依城流淌,两岸红叶绿草遍布,房屋多依山而建,街道巷子就势延展,金井小河时现时隐,洗马河畔人流纷繁。老街依然热闹,水沟边民居还是民族式样,古朴的街道在人家屋檐下延伸,穿屋过院,一家家苗侗服饰、银饰店铺在这里代代承传,匠人手中錾锤叮叮,铺子摊面银珮当当,清脆的声响把凯里带回了往日时光,让人不禁惊叹在这偏僻的西南边陲,竟也有商贾和手艺人聚集的寻梦工场。

  凯里民族风情无处不在,这里的房子特点突出,苗风侗韵。凯里山城的街道四处延展,东西南北都有路通往城中心——大十字。在山区小城能有一个中正的大十字实属难得,一座由四支牛角撑起一个银项圈,四周围着巨型芦笙的城市雕塑承载了凯里几代人的记忆,如今已在城市建设的发展潮流中怯怯的退出人们视野。“市中心”代替了“大十字”,牛角银项圈也被中正平直的十字路替换了。这里是凯里的黄金地段,整日人流如织,身着现代服饰和民族盛装的人们和谐共处,毫不突兀,商场铺面鳞次栉比,货品琳琅满目,来自香港的珠宝黄金和产自本土的苗族银饰相得益彰,互不干涉。北京东、西路和韶山南、北路由此向四方延伸形成了凯里的东西南北四大主街,主街两侧又有牛场坝、拱桥巷、红梅街等数十条街巷向四周延展开去,连向一个个或新或旧的居民小区。

  悠闲地行走在凯里,穿行街巷或驻足店铺,总能被独特的铺面装潢所吸引,那些店铺仿佛就是一座座原生的苗侗民居。苗族的吊脚楼风格和侗族的风雨桥鼓楼巧妙融合,精致而华贵。本地小叶楠木、白蜡树和外来的法国梧桐、银杏树伫立在主街巷道两侧,在这秋冬交织的季节里变幻出绚丽的颜色,韶山路和凯丰路上的桂花正弥漫出浓烈的花香,金井河畔的樱花树在这个秋冬交汇的时节用它的叶子再来一次浓烈的红色展现,国庆过后的最后一茬瘦月季在清风中摇曳不止。

  杀人坳的牛市场,风情园的草药街,东门街的针头线脑,老猫洞的挑担菜市……凯里到处充满着人情味,却又与现代化商业气氛毫不冲突。你卖你的知名品牌高大上,我销我的本地特产民族风。你可以去大商场里精挑细选高端品牌,也可以到小铺子去淘一款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太阳部 落 亻革 家人精巧的蜡染工艺,侗族嘎佬酿造的土罐米酒,苗家人制作的节日盛装,街面成了民族商品博览会,你光看不买就会非常满足。要是你还想到跳蚤市场去拣个漏,尽可到西门街来寻找你要的旧书或者老物件,漫无目的地游走,悠闲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街道边,挑担卖菜的苗族妇女们同顾客讨价还价,一桩桩生意就在她们机智的应对中谈成了。在万博广场风雨亭边,有身穿民族服装和汉族便装的人们,或三五成群,玩着纸牌游戏,或两两结伴,围绕嵌了鹅卵石的步道遛弯儿,也有独坐在亭子靠栏的落单者,对着栏外若有所思。在朴素的环境里,人的心境顿时变得平淡而闲适。侧目临街围栏的小区院落,你还可以欣赏院内各色花卉林木,霎时就有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感慨。

  走在老街那一条条由鹅卵石铺设的幽深小巷,那些苗侗风格的老屋新居,让人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某片集市,这里是凯里民族工艺品的重要交易中心,苗族、侗族和 亻革 家人的民族工艺品有序摆放在一个个小巧的店铺和摊子中,整片街区充满了一种民族大融合的和谐气氛。尽管老街到处都是小店铺,赶集的人们都是步态悠闲,说话轻言细语,各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往来互答,恍若进到了一个多民族语言的博物馆,心情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感到不期而遇的欢愉。漫步老街,民族风的坚守和现代派的突进交织辉映,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如同走进一个地域互换的天地,令人在快节奏的烦躁中收获安然,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凯里最出名的不是民族饰品,而是人们赞不绝口的酸汤美食。凯里人有客来访,是一定会带着客人去吃一回酸汤菜的,热闹非凡的酸汤菜馆,早已经演绎出了各色酸汤菜系。去中博步行街大饱一顿酸辣烫,到快活林去搓一餐酸汤鱼,去苗阿哥整一大锅红酸牛肉,去盘古寨听苗族姑娘为你唱一轮敬酒歌,去侗嘎佬欣赏侗家小伙们给你弹一曲牛腿琴,这样你就算到凯里了。“吃酸”在凯里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存在,“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吃酸”早已成了凯里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老猫洞是凯里的一个蔬菜集散地,街道以苗都客车站为起点,连接着西门口、二商场一直到电厂新村,这条宽不过四、五米的小街,中间过车,两边是摆摊的菜市,每天早上,这里都会成为整个凯里最热闹的地方,凯里人赶菜市讲究趁早,去晚了蔬菜就被二道菜贩子收罗完了。天微微亮,街上已经车水马龙,热闹得不得了。和卖菜妇女讨价还价的退休老头依然中气十足;碰到了熟人的老太太家长里短聊个没完;肉摊前满身油渍的屠户,把肉案板震得梆梆作响;修鸡抹鸭的活禽摊,顾客对着师傅嚷嚷着鸭毛没扯干净……来到这条菜市街,仿若置身于千声齐鸣的交响大厅和百味杂陈的多味斋。

  在凯里,牛场坝和隧道口夜市是夜晚最具吸引力的两条街。特别是牛场坝的夜市摊铺尤其多,食客往来如织,街上撑起的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大伞隔断出一个个烧烤摊位,到底有多少家你是数不过来的,一个连着一个,整条街全是烧烤摊。这里的夜市据街而设,店家热情好客,食客相谈甚欢,酒瓶的碰撞,锅瓢的嗑敲,各种频率的声音交织在夜市空间里,嘈杂而不失动听,似乎凯里的脉搏就该是这样富有生命激情的跳动。色彩艳丽的招牌在次第相连的摊点铺面前相当醒目,摊店名字也颇有些奇巧特别,像“留一手烤鱼”“香格里拉豆腐皮”“赫章溜烙锅”“山城洋芋粑”“眼镜猪小弟”什么的,老字号和新品牌同场竞技,大众化中透着民族风,尽显随意二字,令夜晚的凯里洋溢出一派人间烟火的市井氛围。

  凯里是慢节奏生活的圣地,尤其在夜晚更让你流连忘返。灯饰光带是凯里夜晚耀眼的风景。一座座苗侗造型的民族风格建筑,奇巧、精致;民族体育场600米的风雨长廊,在夜色中被灯光勾勒得风情曼妙;万博广场游人摩肩接踵;苗侗风情园参差错落的吊脚楼上高悬的大红灯笼,在花木簇拥中又见霓虹闪烁,民族风与现代的气息渗透在凯里的夜色里。

  凯里的夜晚是被延展了的时光,仰阿莎广场边的民族文化街在夜色中透出些许神秘,傍晚时分,这些别致的门店外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次第亮起,悬在过往行人的头顶轻轻晃荡。暮色渐浓,街面灯火缭绕,空气中飘来阵阵米酒清香,苗香侗味在这条街恣意刺激着你的味蕾。岔进旁边新开放的东湖公园,看湖面倒映出楼房的迷人镜像,饭馆里的侗族大歌从远处传来,伴着夜晚的清风拂面,恍如梦境。随着又一阵苗家姑娘悠扬、清脆的敬酒歌声响起,一派浓烈的民族风情在夜色中弥漫在广袤的空间。这是一种久违的清新,干净和真实让人为之一振,敲动着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宁静。

  凯里,它传统而又现代、特色而又通俗、热情而又沉静。在旅游经济还未热推之前,一本《杉乡文学》吟唱着苗岭侗乡的神秘,没有网络的时代,很少有人知道“凯里”是一个城市的名字。一夜之间,旅游经济的热潮便把凯里推上了世人目光聚焦的高地,“神秘之州”“歌舞之州”“森林之州”“人类返璞归真的心灵栖息地”,一个个靓丽的名号冠向黔东南这片神秘的热土,作为一州首府的凯里在世界面前闪亮登场,“全国文明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智慧城市”成了凯里的新头衔,下司古镇码头开始热闹,一拨一拨的游客纷至沓来,人们在吊脚楼的美人靠上悠闲侃侃,到清水江风雨桥上摄影留念……凯里,收获了旅游经济的红利,也迎来了自己和世界对话的最佳时机。

  来凯里吧!正月十八到甘囊香赴一场芦笙会,三月到钉耙山过一场闹春节,五月到巴拉河来一次清凉游或是去下司看赛龙舟,六月十九到香炉山登高望远,七月十五到大钟村开田吃新,到了冬季,你选准头一个卯日去南花村感受苗年的盛大场面……热情奔放的气氛一年四季在凯里恣意播撒,你的心情会不由得自由流淌开来。

  耳边又响起“太阳鼓”,走过了火热的“黔东南的七月”后就该作好“醉苗乡”的心理准备了!“远方的朋友,欢迎来我家乡,我们热情欢迎你……”“我在贵州等你”,等你们来凯里相遇,等待如此美丽!

  凯里依然悠闲,时光如此柔软!寻梦的人们啊,一定要到凯里来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