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寻春记

发布时间: 2022-03-12   作者: 牧 村   来源: 编辑: 王声锦

  雪停了,寒气还在往骨子里钻,进入三月,春天迟迟不见端倪。尽管天气预报今天放晴,可是,透过玻璃往窗外看,始终没见阳光穿透天幕把温暖送入人间,只见被雪水浸湿的街道和路上匆匆的行人。

  想出去走走,这是多日来一直在心里的想法。一来可以放松放松板结多日的情结,二来可以去看看雪消融后三月的春天,看看今年的初春与往年有何不同。出门之前,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在脖子上系上围巾,好像要去与春天约个会,还不忘用在理发用品店里买来的大排梳在稀稀疏疏的头发上比试两下。

  下了楼,我理了理衣服,精神矍铄来到街边的红绿灯路口,准备去城郊的民族文化园逛逛。由于昨晚才停止下雪,街面上行驶的车辆车蓬上还残留着厚厚的积雪,人行道上的香樟树,白兰科含笑的树枝上也还有零零星星的积雪,从高处俯视,宛如雪豹的花纹,风一吹,雪就会从枝头上哗啦啦地落下来,一不小心,行人的身上就会落满雪花,惹得路人纷纷避让。绿灯亮了,我穿过斑马线来到对面的公交站点。我不忘戴上口罩,搓了搓僵冻的手然后插入羽绒衣的口袋里。站牌内,候车的乘客渐渐多了起来,没多久,四路车驶入站内,我上了直达民族文化园的公交车。

  凯里市民族文化园位于沪昆高速凯里西出口附近,总面积44.29万平方米,园内有民族文化宫,广场,鼓楼,湖泊以及跨湖而建的风雨楼。沿湖的步道曲径通幽,湖面波光粼粼,野鸭出没。

  民族文化宫,坐落在民族文化园广场一侧,气势恢宏,是凯里市民族文化园的标志性建筑。凯里号称苗岭上的明珠,民俗民风淳朴,苗语译名:木佬人的田。凯里民族文化宫是展现凯里少数民族人文文化,民族风情的展览馆。里面展出了多个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侗族、瑶族)的服饰、手工工艺品(特别是精致的手工制银首饰、手工制银制生活用品、民族服饰、生产工具等)、民族文化及历史以及中华各民族共建和谐团结社会等资料、图片展品。大型苗侗歌舞秀《银秀》就在此上演,吸引着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

  一路上,车内正在播报凯里930的新闻节目。广播里春天的背景音乐,温暖、欢快、清心,犹如冬天里的一缕暖阳在心中流淌,给人想展翅飞翔的之感。特别是广播里带有磁性的男中音,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疲惫的灵魂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让人精神倍增。这声音我熟,是电视台杨正荣。每每作协举办文学沙龙,都会邀请他参加朗诵诗歌、散文以及小说里的某些章节。他的音色饱满,声音浑厚,情感真挚,切入深刻,不知不觉让人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闻花香,听鸟鸣,品诗意。

  此时车行至凯里中坝村,透过车窗,雪迟迟不肯退出江湖,写给春天的情书落在中坝村的屋顶上,纯洁且情深义重。中坝村保持着沉默,而春姑娘还在从南方赶来的路上。

  两站过后,公交车终于到了终点站——凯里市民族文化园。一下车,我揉了揉双眼,想放松放松疲惫的眼球,忽然间,我就被风雨桥旁的桃花灼痛双眼,几只春燕在空中,沿着湖边一会儿拉升高飞一会儿俯冲低翔,用呢喃反复修改着冬天留下的病句。如果在细心些,不难看出防朽木铺就的廊桥边迎春花在乍暖还寒中的心事。再往远眺,山峦明静,远山黛灰,进山苍翠,风从云中来,天际间,挂出几缕红霞和几片浮云。我向风雨桥走去,桥下则湖水澄明,风雨桥倒映湖中,增加了湖面的质感。荡漾开来的湖波层层叠叠,宛如一部通向春天的浮梯。湖岸四周,春意蠢蠢欲动,处处蓬松着春天的气息。这里时光静好,鼓楼、风雨桥、木质桥廊,流水相映成趣。这里是蝉的故乡,如果再有半片荷塘,一壶苗族的阿丢酒多好,即使没有月色也能成诗。

  听人说,疫情前大年十五一过,每天都有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来到此游玩,体验这里的民俗民风和苗洞美食,穿戴民族服饰拍照留念。尽管现阶段游客有所减少,但这里的物,景依然如故,依然古朴古香,让人流连忘返。

  沿着湖边的步道慢慢前行,你会听到草木拔节的声音,白玉兰开满枝头,一种暗香和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湖岸的垂柳已吐出绛色的叶芽,微风吹来,让我想起唐朝贺知章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累了,就在风雨桥上坐坐,反正也走不动了。冥冥之中,仿佛听到春天的马蹄逆风而上,用节奏明快的蹄声溅起一枚枚修辞的春红。

  也许是真的累了,也许怕惊扰稚嫩的春色,我安静地坐在风雨桥上,拿起手机记录着眼前无声的春意,借风雨桥古老的角落与一株八角金盘默默地交换眼神。忽然间,一只归鸟扑扇着翠绿的翅膀,立在长满嫩芽的树枝上,留下两声鸟鸣后又飞往对岸桃树林。

  天色渐晚,气温降了下来,我携带一身的春色向四路公交的站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