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对话餐桌

发布时间: 2022-03-12   作者: 张丽莎   来源: 编辑: 王声锦

  不记得具体是哪本书了,里面有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相爱的人就是要在一起吃饭,吃很多很多顿饭。”

  现在吃饭太容易了,容易到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还成了不小的负担。每周朋友、同事各式各样的饭局总会占上三四天。似乎,家庭晚餐已经被社交生活、公务应酬排挤出局,一家人齐聚在餐桌前也变成了一种奢望。有时候想想,有一天人生走到尽头,回忆起生命中真正的快乐,是升了职,赚了钱……还是与家人、孩子在一起时那些温情的细节,平凡却异常温馨的分分秒秒?你会选择什么呢?于是,我成了朋友、同事口中那个最难约吃饭的人。

  生活节奏加快,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傍晚重新相聚在一起,一张方桌,几个家常菜,这是日常中最平常的时光,却又是最松弛的,最适合沟通谈话的时机。餐桌上,孩子说着自己在学校的点滴,老妈念叨念叨今日上街买菜时的见闻,我和孩子他爸时不时插上几句……或喜或忧,其间的谈话就是生活视野与思维方式的呈现,既可以洞悉孩子的成长,还能感受家人的心情。因为平日的繁忙,这段轻松的相聚,就那么弥足珍贵。所以,我特别珍惜。

  细想每一次餐桌对话,其实都是微言,并无“大义”,更没有一定要去强行贯穿的“教育意义”,只是轻松自由且温暖。愉快的相处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因为它是一种陪伴,这份陪伴需要宽泛和松弛,如果随时都是训诫式的紧张氛围,那就辜负了这难得的餐桌美好时光。

  童年时,一大家子十二口人吃饭,有一张不大的餐桌,因为人多,我们小孩总是大人装好饭夹好菜递到旁边的小凳子上自己吃,没有上桌的资格,更没有挑拣菜式、参与对话的可能。可是,就是在旁边听着,也能洞察到今天家里的气氛如何,好事麻烦事也总能从中窥之一二。七岁时,十二口人的大伙食团解散了,我们一家四口被分流了出来,在隔壁的一间小屋子,我们另起锅灶开启了艰难却自由的“小锅灶”,爸妈简单培训,懵懂兴奋间就上岗了,一切从不会到娴熟,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拥有了可以一人一方的小饭桌,拥有了可以端坐桌前随心夹菜的权利,拥有了参与说话的机会,更拥有了爽朗开怀的笑声……直到今天,我都特别庆幸七岁时的那场“被分流”,没有那张独立自由的小餐桌,就没有现在可以正常表达、倾听的必备能力。

  语言教育家玛格丽特说过“谈话,构成我们童年最早的记忆……我们继承了讲述自己感受的方法,继承了我们认为举足轻重的价值观,继承了我们所信仰的真理”。八十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连电视机都能算上奢侈品,一家人,一个院里的人,闲暇之际更多的就是围聚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像这样的冬天,围坐在火箱里,腿上盖着一床专门烤火保暖用的小被子,氤氲的人气,大人们讲话的声音,逐渐降临的夜幕,抵挡不住的睡意……整个冬天,大半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睡去。直到现在,我也特别中意静静的交谈模式,因为只有交谈,人们的心才能靠近。

  餐桌是朴素的,日子是平凡的。时光更迭,什么都在变化,新的不断地发生,旧的不断的逝去,无论生活的重心是什么,都不要忽略生活中那点点滴滴平常却闪亮的时光。

  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我想,幸福很简单,那就是一家人一个都不少地围坐餐桌旁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