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黎平厦格村:乡村振兴 非遗同行

发布时间: 2022-06-27   作者: 巴文燕 李林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国际支教义工同学们支教结束后,在文创坊拍照留念。

  义工同学们在学习蜡染技术

  蜡染制作培训

  从肇兴驱车十五分钟,就到了厦格。柏油路面,虽然不宽敞,但两边的树丛、植蓬、野花,以及远处蓊郁叠嶂的山峦、绿沃、薄雾,再加上雨后格外清净的空气,行驶的过程,便成了是一场惬意的云端之旅。

  紧挨寨门,几棵参天的古树直冲天际,细看,是枫香和楠木。在黔东南,大多数的村寨都有守寨树,也多是珍贵的古树,秃杉、银杉也比较多。紧挨着寨门,有一条小路,幽静曲蜿,朱序琴带着我们从这里走。

  此次传统村落之行的第一站,是打算去堂安的,中途有人建议,去堂安还不如去厦格。堂安,大都耳熟能详,但厦格,少闻,正好在肇兴又遇到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派驻厦格的第一书记朱序琴,在她的热情相邀下,得以成行。

  走了数十米,转了个弯,眼前忽然豁然开朗,“仿佛若有光”的感觉,似穿过一个时间之门,进入另一个广阔的时空。这让我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眼前土地倒不平旷,屋舍亦非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却逼真呈现。最让我惊诧的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沿舒缓的山势蜿蜒,一道道,一抹抹,仿佛精心雕琢,潜心描绘。黔东南大多为山地,其势陡峭、崎岖,甚或悬崖绝壁,土地被充分利用,有梯田不足为奇,譬如闻名遐迩的加榜梯田,已是蜚声海外。人们惊叹于劳动人民的坚韧、执着,亦感喟时间在大地上的鬼斧神工。相比于加榜梯田的气势磅礴,厦格的梯田有隽秀之美,在雨后显得格外清透,空气中都是露珠的味道,我着迷于那种大地丰饶和绵软有序的井然感。

  朱序琴是2021年5月,到厦格村做第一书记的,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感觉得到她对厦格的情况非常熟悉。行走在厦格层层梯田的水泥步道上,听她给我讲厦格的民俗民风,乡村振兴的思路,感受着这个传统村落的活力和希望,心里涌动着莫名的感动。小时候,县城周边都是稻田,走在田坎上,必定落一脚的泥。厦格的田间步道,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们可以闲庭信步般近距离感受农耕文明。刚刚插完秧,秧苗嫩绿,迎风轻摆;细密的浮萍弥漫在秧田中,时不时,会有田鱼扑腾,迅即又钻进稻田里,似乎我们的脚步声惊扰了它们。步道两边的毛蕨、白茅、一年蓬、马兰草,昂着头,弯着腰,扫过滑动的脚面。南方少见的格桑花开得姹紫嫣红,朱书记说那是她三月买来的种子,它们可以欣欣然开到七月。

  中途,在一块垄起的稻田上,正在建一个三四平方米见方的看台。我们趋步而上,朱书记指着目之尽头灰白的山凹说,那里就是夕阳落下的地方,人们可以在这里拍夕阳,甚至可以成为一个网红打卡地。她还说,疫情期间,厦格的游客少了许多,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积极做着各项基础工作,期盼着疫情过后,厦格再度春暖花开。所以,村“两委”建起这个看台,今年还修了五百多米的田间步道,村里的文化展示馆也在建设中。朱书记还说,目前,厦格有两家私人民宿,疫情前收益颇丰。她打算向上申请项目,建一个村级民宿,以此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在农闲和旅游旺季时增加收入。

  鼓楼在侗寨有着非凡的意义,不仅是标志性建筑,同时还是侗家人精神的园地,他们在这里唱大歌、讲故事、做祭祀、聚众议事、社交娱乐。肇兴有礼义仁智信五个鼓楼,分属于各自的家族姓氏。别看厦格不大,却有四个鼓楼,分属于四个大的家族。相较于肇兴的鼓楼,厦格的鼓楼要小一些,均为四檐四角多层密檐攒尖顶,内沿有形象各异的彩色纹饰,记录着村寨的历史和丰绩。行走在村子里,村民们大多会主动过来跟朱书记打招呼,特别是小朋友。朱书记说,前段时间,她通过爱心人士给厦格小学捐赠了校服,让孩子们一下子认识了她,也喜欢上了她,见到都会亲切地叫她书记。

  说话间,朱书记带我们来到新的村委会办公处。一楼面积大约有五六十平方米,一半是有着两三百册书的乡村图书馆,一半是有声图书馆。边上配有沙发、桌椅,村民可以来读书,不识字的可以听书。我问朱书记,来这里的人多不多。她说不算多,来的大多是上学的孩子。二楼是村“两委”的办公室。朱书记说,村委会以前有一幢老楼,她已经给县教科局申请,准备在那里增设一个村级幼儿园,这样,厦格的五六十个小朋友可以就近上幼儿园了。

  那天中午的饭是在厦格村侗族非遗文创坊吃的。

  前一晚,朱书记就和文创坊的负责人兰通群联系好了,所以,在厦格的最后一站,我们才走进文创坊,也即是厦格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工坊就是兰通群的家,走进去,和别的村民家完全不一样,木制四壁,墙上挂满了民族插画和蜡染作品;几张喝茶聊天的小桌散落在窗沿、壁下;还有一个阅读区,有橘黄的聚光灯;另一侧,投影仪幕布垂下就可以看电影。

  兰通群告诉我,这个非遗文创坊,是她和哥哥(侗族插画师兰才生),妹妹兰东霞一起费了很多心力做的。自2020年7月正式开展服务以来,共接待了9批7天的国际支教义工旅行团和几十批游客逾千人,利用传统村落进行乡村教育,同时研习和传承侗家蜡染、侗家刺绣等非遗项目。传统与现代在文创坊完美融合,外来的孩子感受着乡村的美景和非遗的传承,村里的孩子也通过文创坊接触着外面的世界,两两相宜。眼下受疫情影响,兰通群三兄妹本来打算今年七月开业的一处研学基地和民宿,不得不暂时停工。她说,国家在搞乡村振兴,总有要一些人走在前面,披荆斩棘,摔跤跌倒都很正常。她还开心地告诉我,本月就已经接待了一个团,她三兄妹新租建的民宿,也重新进入施工,相信会越来越好的。等疫情过后,她还要组织更多的妇女和孩子,参与到她的工坊中来,为乡村振兴做点实事。

  回程的路上,我们去看了距厦格不远的露营基地,白色的帐篷伫立在山巅,视野开阔,一望无垠,别有一番情趣和风味。回头看,厦格已被葱茏的山色覆盖,然而,我知道,只需转一个弯儿,就能看见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那里风光旖旎,那里充满生机、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