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山村武术代代传

发布时间: 2022-07-11   作者: 金可文 吴国雄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每个人的内心都深藏着一个武侠梦,少年时代最爱看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作家的武侠小说。后来,《少林寺》《武当》和《霍元甲》等武打电影又在许多人的少年时代掀起了阵阵热潮。

  那时,总以为邪与恶之间的对抗是“以力相争”,但又感觉这种“以力相争”离自己很遥远,那内心仰望的武术,仿佛也只会出现在佛教圣地或者道教圣地。

  直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一步步走进民间、走进村落时,才发现武术就像一株顽强的野草,在天柱县的各个深山里一直顽强生存着,并且把中国武术的文化根脉深深地扎进了这片土地。不管是在清水江两岸还是在苗山侗寨,这种尚武精神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特别是在高酿镇的五福村、渡马镇的甘溪村、白市镇的双河村,这种感受更为强烈,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但尚武精神却在整个寨子里默默延续着,成为整个寨子的寨风习俗,并产生了众多的民间武林高手。

  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师傅带徒弟,一代又一代言传身教传承下来的。天柱武术也不例外,它维系着很多的传奇人物,沉淀着众多的武术流派。它的传承人,自然也就各呈异彩、各有千秋了。

  据高酿镇五福村“侗族花架”第30代传人罗国木讲述,他们的武术脉络应该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的开寨人吴敬业到此定居,为了防止外敌侵略,自创了一套既可以防御外敌又可以锻炼身体的武术套路,并将其命名为“侗族花架”。这么说来,吴敬业可谓是“侗族花架”的创始人,并且培养了王光太。民国期间,王光太尊重师训,相继培养了王金恒、王昌标等弟子。到今天,让人们欣慰的是,罗国木又把师承的武术传给了下一代,“侗族花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与众多村寨村民练武的初衷如出一辙,渡马镇甘溪村村民练武也是为了保护村寨不受外来侵犯,他们对自己的武术套路有独特的见解,讲究的是脚不离地、手不乱举,时刻盯防对手,在防守中暗含进攻,令人防不胜防。年逾70的教头陶通信告诉我们,他们的武术流派叫“六家拳”,因为在甘溪村有陶、陈、陆、袁、杨、宋六个姓氏,这六姓练武除了强身健体外,还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不被外来势力侵犯,于是索性把这种武术称为“六家拳”,这是一种团结精神的体现。

  白市镇双河村的武术传承来自湖南,村里人告诉笔者,在清朝末年,湖南一谭姓武林高手来到双河村姚家溪卖艺,父辈们见其武艺高强,于是花了120块大洋向其拜师学艺,于是,武术便在双河村扎下了根,并得到了传承。

  在双河村,已经66岁的武术教头杨尽朝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笔者摸其双手,发现他因为长期习武锻炼,手心手背都附着着一层厚厚的老茧,当看到他用手心和手背拍打水泥地而丝毫没有痛感时,笔者的敬佩之心油然升起。他说武术是从父辈那里学来的,当年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严格,每天都要求他在自家堂屋练习武艺,父亲则在内屋听其习武的脚法,如听出脚法的错误便少不了对他一阵教训,父亲的严格教育使得杨尽朝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如今的双河村在杨尽朝的教导下,人人都会打上几手,他们最为擅长的是棍术。杨尽朝说,他们的武术套路是“少林黑武教”,棍术则是“少林子武棍”。这么说来,双河村的武术套路可以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正规套路了。

  在天柱县,其实还有很多的村寨也有这种尚武精神,他们的武术套路大多数是从先辈那里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套路有着明显的家族特色,平时他们从事各种劳作,劳作之余便习武强身,村里人相互影响,共同学习相同的套路,干净而又纯粹,在同乡同村的传授过程中,无意间注入了一种情感。也正是这样的传授,使得天柱武术能够在深山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不过,再看看现在的天柱武术及其武术传人,会有另一种感慨。他们在继承前辈的武德和操守的同时,已然走出了前辈的意识思维,比前辈们更加开明和豁达。五福村的“侗族花架”因其极具观赏性而不断被邀请参加各级活动进行展演,天柱县春晚、非遗展演、荷花节开幕式表演及凯里市下司镇首届龙舟节、镇远县旅发大会等都留下了“侗族花架”传人靓丽的身影。甘溪村在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后,成为众人皆知的“功夫村庄”。双河村的武术套路“少林黑武教”,在2014年“中国·凯里武术展演大会”中获得一等奖……

  武术,留给人的再也不是血肉模糊的记忆了,在一座座深山中,它已幻化成为一朵古旧而又鲜活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