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秋游响水洞

发布时间: 2022-11-08   作者: 潘胜天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image.png

  深秋雨后,周末中午闲暇,我们相约去探访响水洞。

  响水洞位于黄平县新州镇白塘村,驾车从村委会到雷坪后沿水泥公路向东北方向走约4公里,就见“李家洞”的地名牌了,顺着山沟行驶到水泥公路尽头泊车,就算是进入响水洞景区。

  响水洞是黄平县新发现的景区,现已铺筑水泥步道,但无人管理,也不收门票,算是“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待开发旅游景区。景区内没有一丝人工雕饰痕迹,纯属自成,树木葱郁,堪称天然氧吧,很受驴友喜爱。步道两侧灌木丛生,枯滕垂挂,遮天蔽日,除了驴友间或顾及外,很少有人涉足。道上布满了腐朽的落叶,步行在原始森林构成的绿植隧道中,隔着丛林依稀看见平静的连池山泉,偶尔还听到鸟儿私语,让寂静的山涧有些生气,时有泉水涮石声响,美景勾引着人迫切向往的心情

  踏着腐败的落叶加速前行,叮咚的泉水汇流成溪,雨后步道湿滑,谨慎前行约1公里,但见数丈宽的笔直陡岩裸露面前,扶着路边高大桦树俯视,陡岩切削出近百米高的悬崖,甚是惊险。折过弯,便是驮水而下的山体,傍着山体人工凿就的阶梯,脚小心踮着因长期水溅长满青苔的踏步,以防备跌倒之患,弓身求稳,匍匐而下,忐忑侧视触手可及的溪流,如丝似帛,树根状地自流在苔藓绿茵的山体上,在绿树缝隙间尽情嬉戏,营造出“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数支溪流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水声细碎,嘀嘀嗒嗒,似窃窃私语,相约从几十米高地方欢快地往下跳跃,形成虽不大却也壮观的瀑布,落入粮仓大的水潭中。

  经过秋的过滤,潭水格外清亮。由于水潭被瀑布不断地冲击,留不下丁点泥土,潭水自然就清澈见底了。水潭以整块石头为底,只有大小不一的鹅卵石静卧其中。靠瀑布的地方,自然凝结大如刀把的石笋垂吊在潭壁,支撑着丈余宽的瀑布,争先恐后地钻入潭底后又翻卷着露出水面,皱成如豆似珠的水沫,旋转着被推出清潭,顺流而去。水潭崖上,树枝展劲伸向潭面,享受阳光和升腾水雾的滋养,翠绿的藤蔓互相缠绕,微风中摇动下垂,漂浮不定。

  与瀑布对峙的潭边生长着根系发达的菖蒲,虽然只有浅浅的水与清凉的风,至于土壤的瘠瘦,皆没有干系,但却长得青翠可见,扮靓清潭,体现出适者生存的规律,如剑的绿叶随风摇曳,招引蝴蝶尖顶飞舞,在清潭的映衬下,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一派菖蒲悠闲蝶自舞的景象,彰显了皆于寂寞与泰然,恰如诗人的理想境界。不由让人想起元代宗衍《石菖蒲》“露长纤纤叶,春添细细根;生涯惟水石,幽意自乾坤”的诗句。“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的菖蒲,有洁净形,无傲慢体,有刀剑叶,无害人心,默默地点缀溪潭。

  “石间苔蚀菖蒲根,古魂啾啾啼晓昏”。傍晚,伫立潭边,举目环视,群山矗立,四周树木苍翠,自有井底之蛙的感受,在大自然面前觉得人那么渺小,突然间感到寂静寥落,幽静深远而秋意逼人,使人心情凄凉弥漫着忧伤的气息,真不如溪流的胸怀,更不如菖蒲的坦荡。

  别样的景致,吸引着我们好奇的探索心,跟着溪流蹒跚而下。水流量增加了不少,瀑布一级比一级大,瀑布下面也都是水潭,只不过潭面宽了些,不同的是岸上多了些凤尾竹,一蓬一蓬的,弧形弯到路上,拱体占满本不宽敞的空间,几乎没给人留有半点空隙,叠嶂翠竹染绿了整个峡谷两岸,除非正午否则是不见阳光的。

  日落不见,天色渐晚,溪谷之腹幽深至极。因为时间不早,这里的环境又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踏着溪谷暮起缥缈的薄雾原路返回了。虽然是溪流不断,瀑布成群,一路美景,但也有遗憾。遗憾的是时间仓促,又没有当地人带路,虽说是探访响水洞,却没有找到洞,更没有体验到真正意义的“水响”。这样一想,响水洞如果称作瀑布溪,似乎更确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