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走一线 看实情 谋实招—— 贵州大抓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 2023-03-22   作者: 王淑宜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王槐雪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3月20日,2023年全省项目观摩暨“四新”“四化”重大项目建设大会已经拉开大幕,观摩代表们将在两天的时间里实地观摩贵阳市、贵安新区和黔南州的13个“四新”“四化”项目。

  脚板走一线,项目实地看。本次观摩的13个在建和去年以来建成投产的项目,涉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大数据、装备制造、现代化工、农业等领域。代表们风尘仆仆也兴致勃勃,带着思考与感悟,一路看得实、问得细、想得深。

  云数据、动力电池、磷酸铁锂……一个个已建成投产的项目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串联成画,用澎湃的活力折射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产业项目给力

  怎么向科技要产能?

  在贵阳贵安,弗迪年产10亿瓦时动力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弗迪电池10亿瓦时动力电池项目,专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刀片电池助力比亚迪在贵州做了两件事。”项目负责人说起技术创新和市场前景,自信满满。

  弗迪动力电池项目是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之一。“刀片电池”全称为刀片型磷酸铁锂电池,是比亚迪研发多年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厚度仅为13.5毫米,能够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相比传统造型的电芯有效增加了空间利用率。

  刀片电池还有许多符合市场需要的优势。安全,是刀片电池的最大优势。此外,刀片电池在电池包强度、续航能力、使用寿命、充放电功率、低温性能等方面的优势,也为新能源车企和消费者选择动力电池提供了重要参照。

  “新能源”是项目负责人看好的“风口”。在他看来,刀片电池助力比亚迪在贵州做了两件和发展有关的事:一是用新能源车助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二是助力用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市拥堵。

  现代化气息浓厚、生产车间整洁有序、智能制造水平高……是走进该生产线给代表们带来的第一印象。而如何看准“风口”?留住“风口”?做强“风口”?也成为代表们思考的问题。

  该项目是贵州抢抓新能源汽车“风口”引进的重大投资项目。项目于2022年4月28日签约,到2022年12月,规划的4条生产线已全部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23年,项目预计实现产值30亿元。截至目前,共有员工3100余人,其中90%员工从本地招聘。

  质量效益齐升

  “冷数据”怎么变成“热数据”?

  在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云上屯)项目现场,一眼望去,环境清净优美是项目带来的第一印象,细看下来,产业发展也是热火朝天。

  看规模。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共51栋单体建筑的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是华为全球最大云数据中心,也是华为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

  拼实力。该项目主要承载华为公有云业务,面向全国政企、互联网、金融、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算力服务并开展应用,有效促进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该数据中心不仅具备西部算力枢纽功能,也是承接东部发达城市数据后台加工的业务数据中心节点,有力支撑贵州参与“东数西算”工程建设。

  讲发展。针对贵州,华为云还基于自主可控构建起全省一朵云,快速赋能各市州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华为云将以鲲鹏、昇腾等为主线,抢抓大信创先机,打造数字贵州新千亿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产业在贵州创造的“传奇故事”持续书写。

  发展动力强劲

  贵州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集中精力大抓产业,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本次观摩的13个“四新”“四化”项目各有特点,动力十足。

  走进黔南州福泉市,在双龙工业园区,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建设的锂电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6月便可建成投产,新增产值80亿元左右。二期项目预计今年4月开工建设,明年6月建成投产。

  该项目总投资61.9亿元,用地1200余亩。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5万吨电池级硫酸镍、2万金属吨高冰镍及金、银、铂、钯综合回收生产线。二期建设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15万吨电池级硫酸镍、1万金属吨电池级钴产品新能源材料项目。

  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盛屯集团的带动下,还以商招商引进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盛屯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拟在福泉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走进贵阳市修文县,一片高标准农田在建基地让眼前十分开阔。这是修文县面积最大的“旱改水”建设项目,面积836亩,通过对原有旱地进行土地平整、水池修建、灌溉管网安装、田间道路建设等改造,实现小变大、弯变直、坡变梯、土变田。

  该项目是修文县整治面积最大、施工难度最高、涉及群众最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已完成85%的工程量,正在开展收尾工作。建成后将实施‘稻菜’轮作,统筹良种良机良法,最终实现一年双季、增产增效的目标。”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新增的“旱改水”农田,预计每亩粮食增产50至100公斤。项目完工后,预计可促进当地村民增收500万元以上,可增加村集体经济150万元以上。

  只争朝夕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观摩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