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让标准化绽放民族之花——黔东南州标准化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3-11-28   作者: 蒋文周 杨仕生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石强


自2021年《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黔东南州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按照“四个领域、三个体系、两个示范、一个平台”总体推进,构建“标准供给+标准体系+示范引领”标准化工作模式,有效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锦绣黔东南新未来,标准化绽放民族之花。

覆盖四个发展领域,提升标准供给质量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大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领域标准制修订力度,深度推进全域标准化发展。目前黔东南州已主导编制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3项,正在制定国家标准1项、贵州省地方标准73项、黔东南州地方标准285项、团体标准57项,有效提升标准供给质量水平,有力支撑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在地方标准制定上抢新机。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7号)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标准制修订,《纲要》颁布以来编制发布黔东南州地方标准41项,连续两年列位市州级地方标准第一,连续两年标准发布数保持在20项以上。在特色标准制定上开新局。

围绕林下经济、异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等特色领域制定地方标准,编制发布林下经济标准13项,发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规范》系列标准16项,该标准是全省首个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系列标准,为推广实施黔东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服务经验做法提供了蓝本,支撑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在绿色标准制定上出新绩。“绿水青山养眼,蓝天净土养肺”,生态环境是黔东南一大宝贝之一,黔东南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参与制定电梯节能改造、锅炉节能、节能监测等省级地方标准10余项,制定发布节水、节地的种养殖、林下经济州级地方标准25项。以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标准为引领,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空气、水环境质量连续处于全国前列。在科技转化标准上闯新路。将标准与科技创新融合,科技成果同步转化为标准,推进凯里酸汤科技项目研究与标准研制,制定发布《凯里酸汤 红酸汤》《凯里酸汤 白酸汤》及其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创新在全省第一个制定了酸汤生产技术规范;创新首次增加了乳酸指标及提出对酸度调节剂的限制使用,有效解决了酸汤产品发酵时间长等卡脖子问题;创新首次打造统一黔东南采用民间传统发酵工艺生产的酸汤标准,有效推进凯里酸汤产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三个标准体系,打造特色优势品牌

聚焦品牌打造,构建完善“苗侗山珍”“凯里酸汤”“林下经济”标准体系,支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苗侗山珍”品牌底色。指导编制《苗侗山珍 建设和管理 通用要求》《腌鱼》《腌肉》等团体标准10项,指导编制《黔东南州苗侗山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体系》,为“苗侗山珍”品牌建设提供标准技术支撑。“苗侗山珍”雷公山绿茶、山茶油、蓝莓系列产品、酸汤系列产品、三穗鸭等农特产品畅销省内外。赋能“凯里酸汤”品牌发展。编制“凯里酸汤”有关省级地方标准、团体标准14项,形成涵盖红酸汤、白酸汤、鱼酱酸、调味料等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的“凯里酸汤标准体系”。“凯里红酸汤”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亮欢寨”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凯里酸汤”获批集体商标,酸汤品牌响誉全国。以“亮欢寨”“侗嘎佬”“苗阿哥”“苗岭高山”“老腾鱼酱酸”等为代表的酸汤餐饮企业已走向国内一线城市。壮大“林下经济”产品阵容。制定发布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蜂、林下药地方标准13项,组织编印《黔东南州林下经济标准体系》,收录现行有效标准1002项,涵盖了林下种养、采收、加工和贮运、产品检测等,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700万亩,有效服务支撑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两个示范引领,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强化标准化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促产业集群。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菜篮子建设,大力推进油茶、茶叶、精品水果、蔬菜、稻鱼、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示范建设。目前黔东南州已建成全国优质示范区蓝莓栽培标准化示范区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州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8个,正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2项,示范带动效益明显,辐射全产业链发展,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锦屏县国家鹅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有效推进鹅养殖、屠宰、加工、羽毛球等特色产业集群,年出栏商品鹅200万羽,该县建成亚狮龙羽毛球产业园,是世界生产规模最大的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年产羽毛球300万打,综合产值超10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近12%。服务标准化试点引巨大流量。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高位推动、高标准实施镇远古城、西江苗寨、黎平肇兴侗文化、施秉县杉木河等旅游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有效规范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服务满意度,旅游产业“井喷跃升”,催生“村BA”“村超”等现象级文体旅赛事,吸引来国内外巨大流量。据悉,“村超”赛事期间,吸引国内外游客44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9.96亿。

夯实一个平台基础,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化专家库、跟班学习培养和推行企业标准总监制度,为我州标准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专家出智提水平。先后分两批向社会公开征集标准化专家185名,延伸至种植、养殖、文化旅游服务、管理、大数据、健康等9个领域。发挥专家作用,在标准服务、支撑产业发展上建言献策,提升标准化水平。标准总监创发展。在全省创新建立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将其作为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目前129家生产企业任命了标准总监,涵盖电器制造、建材、食品、农业、林业、生物科技等多领域,企业标准总监积极参与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研制,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在酸汤、茶叶等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跟班学习提素质。建立跟班学习培养机制,分批跟班培养有关县市局、科研单位、高校标准化人员近10名,跟班学习同志全程参与各项标准化工作,有效提升标准化业务素质。强化宣传入人心。全省第一个组织编印《黔东南州地方标准制修订指南》工具资料,规范提升地方标准编制水平。组织开展标准进企业、进乡村等“六进”宣传活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线上线下立体宣传,营造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标准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