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荣升“国字号”的平善古村落

发布时间: 2018-05-14   作者: 黄沙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为充分展示文明村镇创建的丰硕成果,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深入发展,中央文明办在去年11月份评选表彰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在此次评选活中,黎平县水口镇平善村荣登排名榜上。

  平善苗寨 坐落在七背山脉美丽的菩萨山半山要上,全村有近90户人家,400多人,均为陆姓。这个苗族聚居的村寨,民居依山而建,全是砖木结构的青瓦房子,采用古代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方式,一楼均用砖封,二楼装木板。房子一般都是三间五柱,整座房子不用一钉一铆。一楼一般用来作厨房。

  从寨外看过去,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于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格外的娴适而宁静。

  走进寨子的三道寨门均用青砖和混泥土砌成,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小巷歩道一尘不染。平善的整洁在远远近近都是出了名的,家里勤于洒扫的不仅限于妇女,小孩,男人也同样地参与到环境卫生的维护和打扫之中。村里的步道卫生,群众都是自觉轮流清扫,保洁,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扫地,这是全寨人的事,全家老小先将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才做早餐。在平善居住了两百多年的平善苗民,消防意识非常强烈,至今仍然保持着两百年来无寨火之灾的记录。

  平善村的村民 生活方式与其他民族不同,有它自己独立的语言,语言除本民族以外,其他民族很难听懂;他们不与别的民族通婚,也不同本姓的人结婚,因而姑娘要远嫁,后生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讨亲。

  听说这里的姑娘和小伙也曾经偷偷地谈过情说过爱,但寨子的规矩无法违抗,失败也就必然。这里流传的“十八界”的传说,说的就是十八对青年男女,为了躲避寨规私奔到别的地方求生存,最终以悲剧而告终的凄艳故事。

  平善还是最早创导集体文明婚礼的传统一个村落。

  为了给平善的青年人留下一份念想,平善村规定,平善村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嫁姑娘,都得在旧历的二月初四这天同时举行婚礼。这一天特别热闹,妇女们唱拦路歌,敬酒歌,男人们则负责放铁炮。放铁炮也有规矩,初四这天,中午12点钟要放一炮,以表示要迎接客人,当看到客人出现时,再放一炮,接到客人时,还得带上客人到寨上的土地庙,这时还要放上一炮。

  这里的小伙子找媳妇都到寨子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找。旧时娶媳妇还得包着糯米饭去娶,所以,娶回来的媳妇等到寨上的人吃过油茶之后才可以进寨门。

  平善村的油茶是七背山一代出了名的香,平善村名采摘茶叶很有讲究,选择每年旧历的五、六月采摘天然野生茶叶,茶叶经过蒸——晒,再蒸——再晒,最后还得用冰雹融化的水洒过后再蒸——晒制好后备用。炸米花,煮茶用的是茶油,煮茶叶是用山里的井水。

  平善除了婚俗比较特别之外,过中秋节的时间也有别于其他地方,他们的中秋节不是旧历的八月十五,而是八月二十八日才过。每逢节日,平善人都身着盛装,吹芦笙,踩歌堂,对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近年来,平善村以创建省级文明村和卫生村寨为重点,从群众观念,村寨面貌抓起,加强管理,广泛发动,增强群众创建观念,村寨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四化”工程成效显著,村寨环境品质大大提升,村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