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邛水河的文化古村落——德明

发布时间: 2018-09-10   作者: 刘三隆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上德明寨口

  黔东南新闻网讯 德明,分为上德明和下德明,位三穗县城西部。下德明距县城约12公里,上德明距下德明3公里。沿邛水河西上,经星光、过白崇,一路风光秀美,河水清亮。德明,可称得上三穗县的古文化小镇,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人文地理,还有丰富的人文故事。

  德明文笔塔

  在德明村邛水河东南面,德明文笔塔高高地矗立在文笔坡顶上,如一支大型的箭头直插云霄,蔚为壮观。笔塔为实心圆柱体,塔身全为砖砌而成。笔塔高14.6米、底圆直径6.9米,底座为青石砌成,底座高1.5米。该笔塔大约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是三穗境的第二座文笔塔,具有较高的历史、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明朝时期三穗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2010年12月,德明文笔塔被三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当地专家考证,三穗文武笔塔是由宋元土著文化时期的杉木树神崇拜而来,杉木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主要特产及重要产业,因此当地一带崇拜树神。明初以后,随着汉文化的传播,表彰文治武功的风水塔文化也在当地流传。于是在明洪武年间及之后由当地土司在邛水河边先后建造了这些形似杉木的圆柱形实心风水塔。

复兴宝塔

  复兴宝塔

  复兴宝塔位于下德明小寨双溪河口上,该宝塔从明嘉靖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经4次建造与修复,故称复兴宝塔。宝塔呈四边形,共三层,塔高8米,低宽2.12米。初建古塔时,第一层按东南西北分别塑麒麟、金狮、大象、玉兔;第二层四角均为鳌鱼;第三层为金鸡,其顶铸宝剑。东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图案;南是文笔书空;西书“复兴宝塔”四字,北描江山多娇图案一幅。1995年修复后的宝塔在外观上有所改变,第三层东南西北面分别安装“福、禄、寿、禧”四个大字。

  据下德明“复兴宝塔”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已未年,第五代裔孙胜杰公根据高僧的指意,筹资在邛水河支流的双溪河坡上始建宝塔。到清嘉庆元年(1796)丙辰年,第35代,裔孙、政光、政大、政琰等集资维修宝塔;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丁丑年,以衡、世燮、世极、世程等人集资复修宝塔;一九九五年农历二月,宝塔经历第三次复修”。

  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位于下德明村委会旁东南面。宗祠大门两旁挂着“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宏(弘)扬泰伯至德精神”,大门上从右到左挂着“吴氏宗祠”四个大字。从大门进入宗祠院内,地面用青石板铺垫。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院内有吴氏宗祠修建功德碑一通,主要记载吴氏宗祠重建及捐赠情况。宗祠内立碑五通,分别为:吴氏宗祠志、修缮吴氏宗祠碑记和奉绪公后裔。记载修缮吴氏宗祠的情况以及吴氏族人募捐的情况,五通碑均为20世纪90年代所立。

  据当地人介绍,该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建于1949年春,是一处现代祠堂建筑。吴氏宗祠作为三穗县木结构建筑传统居民的典型代表,对研究该地区木结构传统居民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

  杨家大院遗址

  杨家大院遗址位于上德明寨。进入上德明的寨门口即风雨桥头上,分别用两块大石碑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薛永应题的“八百年黔东侗寨,三百户江南民居。”

  可见,上德明寨至少有800年的历史,而且居住的侗族人家至少有300户左右。从风雨桥到杨家大院遗址,一路上铺着青石板。在杨家大院遗址,古旧的四面青砖围墙还在,只是大院古建筑已经不再保持着原有的容貌了。

  据上德明寨老介绍,上德明是三穗的举人之乡,全寨居住的都是杨姓人家,前前后后共出了48个举人,于是就有了杨家大院,杨家大院是举人住的大家庭。

  杨家大院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的传统,重视建筑布局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并注重建筑群体与山间风水的和谐统一,因此,德明长官司杨氏土司爷指意在杨家大院的右侧坡上修建了文笔塔——德明文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