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稻草卖出肉价钱——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细草鞋编织技艺传承人杨玉珊

发布时间: 2018-09-26   作者: 王道东 康莉 杨光洪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杨玉珊与姐妹们编草鞋

  黔东南新闻网讯 “搓线、捶草、编鞋……”9月17日,在一排站立的“马”状编织机前,天柱县石洞镇槐寨村的妇女们一头把草鞋绳固定在编织机上,一头系在身上,有说有笑地编织草鞋,杨玉珊便是其中的一位编织能手。

  “编织草鞋的原料是稻草。糯谷全身都是宝,稻草上半部分柔软,可以用来编草鞋,下半截可以喂牛,糯米可以用来打粑。吃了侗家甜藤粑,能治好很多病;穿了侗家草鞋,下雪天防滑,夏天很凉爽,能治愈脚气。”杨玉珊说。

  杨玉珊所在的天柱县石洞镇槐寨村,古树参天,地貌奇特,风景优美。一道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十分壮观。村民们农忙时种田土,农闲时就在一起编草鞋、制作大斗笠、纳土布鞋。多数村民会编细草鞋 、斗篷 , 会造纸 、制土布鞋,槐寨村是远近闻名的“工匠村”。

  “10岁的时候,我就会编织草鞋了。”杨玉珊说。

  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人多,奶奶编草鞋给一家人穿,自己围着奶奶玩耍,耳濡目染,跟奶奶学得一手编草鞋的技艺。

  “ 我第一次编好草鞋后,就让爸爸穿去扛木头,爸爸夸我编的草鞋扎实耐穿防滑,我信心倍增,更加用心,一天能编3双草鞋。”杨玉珊说。

  后来编织的草鞋多了,家里穿不了那么多,杨玉珊就把剩余的拿到附近的邦洞、润松、锦屏等地卖。“那时候穷,大家都没什么收入来源。像我这样,一双鞋子卖7分钱,有时候卖得多,可以挣到10多元钱,可说是不错的收入了。”杨玉珊说。

  在人们看来最不值钱的稻草,经杨玉珊一双巧手编织,变成了精致的农家日用品。

  记者拿过编织好的草鞋来看,只见草鞋细密、扎实、精美,犹如一件工艺品。这样的草鞋虽说只需要几道工序,但却需要繁琐的编织。触摸鞋子的底部,光滑、平坦,做工的精细令人叹服,穿起来十分舒适。

  “编草鞋需要五道工序,首先要从稻田里扯稻草,经过晒干,再用水泡软,然后用木棰锤软,最后才是编制。”杨玉珊说,编织草鞋工序相当繁琐,选用几根比较结实的稻草,搓成麻花绳作为两条主线,然后再把稻草一根一根地编织进去。

  “编织的时候,成功不成功就看鞋跟。草鞋的后跟要扯紧,太用力扯紧怕断,不扯紧又松,用力要恰到好处,用力摇匀称,草鞋才不变形。”杨玉珊告诉记者。

  编织草鞋要先把稻草搓成麻花绳,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我们是用双手搓绳子,手疼得很,会起水泡,搓久了双手会被草绳磨出粗厚的老茧。”杨玉珊打开双手,手上尽是厚茧。

  和杨玉珊一样,槐寨村的老百姓朴实勤劳,穿的用的都是自己去做。

  “勤劳致富嘛!在农村没得哪样卖,没有什么来增收,就靠编草鞋卖。不少男的靠制作斗笠娶到媳妇,女的靠编织草鞋筹集嫁妆 。谈恋爱的人没有什么送给心上人的,就只有送一双细草鞋了,算礼轻情义重吧。当年红军过槐寨,妇女送他们草鞋。现在送子弟去参军,我们也会送他们一双草鞋或者布鞋做纪念。” 杨玉珊说。

  从事草鞋编织这么些年,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杨玉珊还是保持着编织草鞋补贴家用的习惯。

  “有一回,浙江的表演团队要演红军战士的节目,他们一次向我们买了200双,每双80元;还有一次,天柱县邦洞镇举行演出活动,也跟我们要了几百双。”这是两单大的生意,杨玉珊记忆犹新,“现在不少人购买草鞋,有的用来家用,有的也用来做装饰品,我们新开发的草拖鞋,县城也有卖。”

  为了整合槐寨村民的力量,杨玉珊等人于2017年成立黔东南州西域民族传统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21人从事草鞋编织,一年可以创收6万元。除编草鞋,他们还生产布鞋、酒、酸辣鱼、腌鱼等产品,多渠道增加收入。

  槐寨村还特别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给细草鞋等系列民族传统工艺品注册了商标,更将细草鞋、柿子大斗笠、土布鞋等作为群众致富的产业 , 通过当地电商平台将这些特色产品销售出去。

  “以前生活水平低,在农村人们都喜欢穿草鞋。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了,鞋子样式很多,很多青年人都没看过草鞋,更不知道怎么编了。大家都在外打工挣钱,这门手艺又辛苦又挣不到钱,年轻人无人愿学,手艺可能要失传。如果有人愿意学,我愿意教。”杨玉珊说。

  “一把稻草值不了几个钱,但在槐寨妇女的巧手下却变成了50元、80元,甚至更多,稻草价格变得比肉价还高了。”天柱县非遗中心主任蒋家林赞叹道,“槐寨村会编草鞋的还有60多人,经常编的有20多人,这些编织者年龄大多50多岁了。为了将细草鞋、土布、土布鞋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县非遗中心在村里也会开展一些传承培训,让青少年学习传统技艺。”

  虽然编草鞋、制斗笠、制布鞋收入不高,但槐寨人凭着勤劳朴实,一如既往坚守、传承、创新,他们正用积水成河、聚沙成塔的精神,一点一滴地编织梦想、编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