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风光迤逦纪堂村

发布时间: 2018-12-18   作者: 那志奎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纪堂侗寨位于黎平县肇兴镇驻地西南1.5公里,地处坡顶,四野开阔,两村合为一寨,这里各家各户都建有三间三层古朴典雅的吊脚木楼,房屋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疏密有致。 寨内步道四通八达,出入村寨的主路有东、西、南、北四条,并自然形成“人”字形,路口都建有美观的寨门 。周围生态环境优美,连绵的后龙山脉古树参天,郁郁葱葱。

  寨内有7口石板古井,四季清泉长流,足够村民饮用。三座鼓楼,一座在下寨,两寨在上寨,结构造型基本相似,而又以下寨鼓楼最为壮观。始建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纪堂上寨鼓楼,经数百年风风雨雨,曾多次修整,民国16年(1927年)又经修整,而“文革”期间惨遭破坏,仅剩空架子。1978年纪堂民众捐工献料,并于1979年将之修葺一新。复修后的纪堂鼓楼,1982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石质保护标志。而修复这座造型完美的鼓楼的是侗族最著名的鼓楼墨师陆培福、陆文礼师徒俩,他们都是纪堂人。

  侗族地区有句民间俗语叫“花桥师傅在三江,鼓楼师傅在纪堂。”这句俗语道出了纪堂鼓楼墨师的名声。纪堂属于肇兴侗区,肇兴侗区的鼓楼墨师有几个支系,各支系的鼓楼建筑艺术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纪堂鼓楼墨师以陆培福和陆文礼为杰出代表,他们是加假柱变立面“变角鼓楼”的创立者。陆培福从1963年起,在本地和外地掌墨建造鼓楼,一生建造和维修数十座鼓楼,处女作正是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堂上寨鼓楼,这座鼓楼后来被国内古建筑家们当作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的标本作之一。当时只是民居木楼师傅的陆培福,在本寨老鼓楼被毁后,自告奋勇承担起新建鼓楼的“墨师”任务。他以建于百年前的纪堂下寨留存的平面四角鼓楼为蓝本,并大胆发挥创新,终于在原平面四角鼓楼的基础上创造出四角变八角重檐攒尖顶的新型侗族鼓楼,并耸立在本寨原鼓楼的地基上。加假柱变换立面的鼓楼技法由此诞生了,并形成了单一的支系。从此,陆培福墨师从事着他的变角鼓楼建造事业。

  纪堂另一位著名的鼓楼掌墨师陆文礼,从小爱好侗族鼓楼、花桥、寨门、戏楼、吊脚楼等木作建筑。1961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不能升学继续读书,便师从陆培福师傅学木工、造屋架、鼓楼等。他聪明好学,记性好,1963年便能自己掌墨带徒弟修造屋架和鼓楼,但作为助理师,他依然跟陆培福师傅在本镇和外地建造鼓楼。后因“文革”而中断整整十年,1979年才恢复鼓楼建造工程。他先后掌墨建造了包括黔东南凯里金泉湖侗族鼓楼和深圳锦绣中华民间风情区、北京亚运村民族风情园、海南岛通什市国际康乐中心、浙江宁波新铺镇海滨游乐园等在内的侗族鼓楼、花桥、寨门、吊脚楼等民族建筑。陆文礼是侗族新一代鼓楼墨师的代表,既有书本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鼓楼建筑实践经验,他首创了《侗族鼓楼建筑结构图和施工图》,改变了侗族鼓楼建筑没有结构图和施工图的历史,是侗族鼓楼建筑制图施工的第一人,是侗族“加假柱变换立面”的“变角鼓楼”的主要继承人。至2005年底止,他掌墨建造侗族鼓楼30座,花桥5座,门楼、戏楼、亭阁无数,是侗族最著名鼓楼墨师之一。

  纪堂寨除了鼓楼墨师著称于世而外,侗族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民风民俗古朴、原汁原味,特别是传统的民间节日活动非常隆重。如“踩歌堂”“抬官人”等活动,这些活动在每年春节期间初六至初八和秋后举行。届时,房族与房族、村寨与村寨之间要举行“集体做客”活动,人们迎宾送客,拦路对歌敬酒,开展“祭萨”和举行规模盛大的“芦笙会”等。纪堂不仅侗族文化丰富,汉文化也发展较早。光绪年间,纪堂寨出陆学彬、陆永声两名进士,至今匾额、碑文还保存完好。纪堂、登江两寨之间的“五龙堂土地公屋”名闻黔、湘、桂三省(区)的侗乡苗寨。清乾隆年间,纪堂还有一位机智人物,敢扛算盘到县衙与知县清算赋税,他就是侗族地区大名鼎鼎的陆本耸。陆本耸的故事很多,在侗乡腹地流传很广。“侗款”是古代侗族人的地方法规,纪堂保存有较为完整的“侗款”乡规民约“石碑”。

  贵广高铁开通后,纪堂村积极主动融入肇兴“八寨一山”旅游圈,抓住2018年春晚分会场落户肇兴等机遇,大力发展民族节日展演、农耕文化体验、民宿接待等旅游文化项目,纪堂村在吃好“鼓楼饭”的同时,也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