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在宰荡听传世侗歌

发布时间: 2018-12-24   作者: 王道东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宰荡侗寨

  黔东南新闻网讯 “正月好风光,山水多明亮,林中布谷鸟,‘布谷,布谷,把歌唱’。榕树长新叶,生活奔小康,旧貌换新颜,村村寨寨喜洋洋。”在全州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走进榕江,宰荡鼓楼里歌声悠扬,61岁的胡官美与她的女儿杨秀珠,正在唱侗族大歌《布谷催春》。似幽静的山林鸟唱,又似山涧里流淌的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

  宰荡村,位于榕江县东北面,地处栽麻乡政府所在地西南部,距离榕江县城25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属南部侗族语言第二土语区“九洞文化区”的边缘区。

  在宰荡最吸引人的是侗族大歌,演唱一般在鼓楼里伴着篝火男女集体尽情对唱,侗族大歌因无伴奏、多声部、无指挥等特性,无论是在音乐学术研究方面,还是艺术欣赏方面,都有着相当高的价值。它的表现形式,不仅在国内找不到同样的类型,在国际上都是不逊色于任何一种合唱形式的。无背景音乐伴奏、也没有指挥,声部甚至多达7 个,同时还需要用侗语演唱。演唱时无伴奏,领唱者一领众合,节奏轻重缓急有序,音调高低协调,和声自然协和,旋律优美,时而低回婉转,时而气势磅礴,是世界音乐殿堂中高雅艺术之珍品。

  领唱的人叫胡官美,1955年出生,国家级侗族大歌传承人。

  “我们先来练几遍前几天学的歌,然后再教你们一首新歌。”胡官美说完,便与女儿、儿媳一起和孩子们练起歌来,一首首侗族大歌在新建的木屋里荡开。

  电视台的记者也挺会“折腾”人,时而要求站起,时而要求坐起唱,胡官美她们没有丝毫的不悦。她们一心只想把侗歌唱好。

  三十多年来,胡官美一直义务在村里唱歌教歌,教出了一代又一代好歌手,为当地的侗族大歌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被县里评为优秀歌师。200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2009年被命名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2016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

  “唱歌有什么好处?”

  “唱歌心情高兴啊,人唱歌就没得烦恼了。”

  “不给你唱歌你会怎么想?”

  “没得唱歌就不高兴。”

  “你们爱唱歌吗?”

  “爱啊,只要听到哪里唱歌都要过去唱,我们干农活唱,织布也唱,高兴也唱。”

  记者在宰荡见识了当地深入骨髓的爱唱歌。

  歌师胡官美教孩子们唱歌,从不挑人,只要肯学她都愿教。在她看来,没有唱不好歌的侗家人,只有唱侗族大歌时,低音、中音、高音的不同角色的分工。“学侗歌也没有特别的技巧,唯有勤学苦练,悟性好的进步快些,没灵性的就天天练吧。”胡官美说。

  对于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来说,最难的就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所以大家同时合唱,就需要歌师带头,她会引领着众歌手把握好节奏和韵律。在宰荡,胡官美就是村里最好的女歌师。

  在侗家人的心中,生活就离不开唱歌,随时都在唱,过年过节更是要唱。“我们侗家人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喜欢用歌来唱出自己的感情,歌里唱的就是我们的喜怒哀乐。在侗歌里,带有故事性或传说的也有,但非常少,像侗族大歌唱得最多的《蝉之歌》,就讲的是爱情。”胡官美和儿媳妇在做针线活时,嘴上也不闲着,两人一应一合地唱了一个下午。

  “整个黔东南州有53项6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点进入国家级名录,全州仅有1项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宰荡又被称为侗族大歌之乡。宰荡最吸引诱人的是侗族大歌,歌声中有清亮与浑厚,刚劲与柔和。”榕江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盛春霞说。

  在宰荡,一入夜,孩子们就开始三三两两的自发到歌师家里学歌,老老少少都喜欢唱歌,这是一个音乐乌托邦。这里,是一个有别于任何其他黔东南村子的奇特的存在。宰荡村以一个将近300户人家的体量,由于天然的地理屏障,成为黔东南文化孤岛里的孤岛,被幸运的留存下来,成为一个自发的唯一保留侗族大歌原始传承体系的原生态音乐文化村落。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来说,都是莫大的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