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萨玛节:供奉女神的节日

发布时间: 2019-09-23   作者: 黄万鑫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萨玛节流传于 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古州镇三宝侗族萨玛节为代表。 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侗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

  萨玛(sax mags)系侗语,“萨”即祖母,“玛”即大,萨玛可汉译为“大祖母”“先祖母”“圣祖母”(圣母)。 萨玛又是传说中的侗族古代女英雄,所以她永世为侗家人所虔诚崇拜。

  侗族有建寨先建“然萨”的风俗习惯。“然萨”(Yanc sax,侗语,“然”是房屋,汉译为“祖母的房屋”,也称“堂萨” dangc sax “祖母堂” “堂间萨dangc jinh sax“祖母殿堂”,杂居于侗族地方的汉人则称为“社坛”或“社稷坛”。侗族文人给萨玛祠起汉名曰“圣母祠”“威宁祠” “历女神坛”等。),

  萨玛祠(坛)分为二种类型:

  第一种:为露天祭坛,以土堆垒, 用石块围砌,直径大的有三、四米,小的也有一二米,上面种细叶黄杨树,以代表伞。土堆就是神坛,周围插石或铺石为界(有的砌土墙围着)。

  第二种:为庙宇建筑形式(有的如侗族民居,有的形似汉族土地祠,内里的神坛及摆设各地大同小异),由朝门、院坝、正屋、封火山墙组成。砖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正屋内设神坛。

  侗族的祭萨活动,是侗族农耕文明社会传承的文化遗产,在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其祭司、登萨、歌师等是萨文化的重要传承人,他们在从事民间信仰活动中,掌握了本民族的历史传说、史诗、神话及其他方面的科学知识。通过他们把民族民间信仰等民族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侗家人年年都要在“然萨”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春祭,时间多选择在春播前的农历正月、二月;秋祭,多选择在秋收后的九月、十月;但有时也根据生产、生活或其他重大活动情况改为其它月份举行。祭祀萨玛时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娱乐活动,既娱神又娱人。正常的祭祀萨玛,一般是农历正月、二月。

  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阻隔,各地侗乡祭萨仪式不尽相同。

  榕江县仁里大寨,在祭萨时,由“登萨”身穿盛装,率领十二位青年男子,肩扛火枪,绕神坛三圈而后游寨,“驱除邪恶”。

  榕江县平江镇归利侗寨,祭祀仪式在正月初一至初三举行。登萨,男的身穿盛装,手持拐杖,手捧茶杯;女的手持纸伞,穿着衣裙,手拿帕子,分别绕坛三圈,鸣放铁炮。而后由未婚男女,人数不拘,在神坛前表演“龙喘”。先分男女两路纵队,并排盘旋三圈。再分成两行,各一男一女,匹配成双,依次为伍,盘绕数圈。演毕,男吹木叶,与女对歌,接连三天方休,观者济济非常热闹。

  从江县平江,选未婚青年男女各12人。女的提着盛有衣裙的竹篮,男的扛枪持剑,绕神坛三圈,而后敬祭,一起聚餐。

  从江县陡寨于正月初七,竖立桅杆,升挂一面黄绿蓝色旗,旗尾有两条飘带,置祖传“双剑”在神坛旁,神食摆在坛前。寨老入坛旁就座后,执事者念念有词,燃香烧纸,于寨中任意捉一只小鸡,扯拔鸡腿,辨认其骨,占卜来年吉凶。

  从江县洛香、大团等地,在春节期间以鼓楼为单位,双方男女青年彼此你来我寨,我来你村,“踩歌堂”对歌。为时三五天,男女老少咸集,观“斗歌”为乐。结束时,合伙聚餐,同往萨堂前祭萨,辞别而散。

  从江县高传,每年一度的农历正月初八为祭萨日。节日当天,午饭过后,全寨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寨老在登萨的组织下,齐集萨祠,身着清朝时期宫廷官服,绕坛三圈后,在芦笙、锣鼓、铁炮开道下,绕村寨巷道一周随后到村头的露天萨坛祭祀,祭祀毕返回萨祠,哆耶,聚餐。

  萨玛节在侗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中有很深的影响,先辈“至善”的美德对侗族的兴旺发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尊敬老人已成为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萨玛是侗寨的保护神、团结神,又是侗族的娱乐神。“萨玛”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浓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萨玛在侗族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伦理、道德、司法等各个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贯穿于侗民族的历史长河之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侗族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萨活动,体现了侗族祖先崇拜的传承和延续。

  祭萨是侗族人民的大事,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她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侗族人民认为萨玛是侗家人的德高望重的始祖,她繁衍了侗民族,开创了侗民族文明,使侗家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二、侗族人民认为萨玛是侗寨的保护神,她能驱邪禳灾,护佑村寨,保一方平安。这种文化理念让侗族人民在同强权暴行和恶劣自然作斗争时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战斗力。

  三、侗族人民认为萨玛是各民族的团结神,凡在“萨” 文化影响范围内的地区,这里的人民不分民族,不分贫富,不分外来人或老住户,都能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推动着民族地区的社会进程。

  四、侗族人民认为萨玛是娱乐神,因为她企盼她管辖的范围是一片乐土,年年五谷丰登,歌舞升平。所以,侗族人民在祭祀萨玛的英灵时,除了对萨玛的缅怀吊念和赞颂,求其保寨安民外,同时还举行多耶、芦笙会等民族文艺活动,将萨玛的英灵迎接同往,让萨的英灵与她的子民同乐,共享太平。通过这些祭祀活动和文娱活动,把“萨” 文化从古到今,传承下来。

  为更好地传承侗族萨玛节, 2000年12月18日,榕江县委县人民政府在三宝侗寨举办了首届侗族萨玛节,对外展示了榕江神秘的侗族萨文化和榕江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引起外界关注。历时十余年的官方引导,民间主办,或官民联办,让侗族萨玛节声名远播,已经成为推动榕江经济社会和旅游事业发展的一张名片。

  2006年5月20日,侗族萨玛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