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家乡的“客”俗

发布时间: 2020-03-16   作者: 吴道科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黔东南新闻网讯 家乡三穗的“客”俗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社会现象,是千百年来家乡人在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为方式。按其起源,套我们世界观缔造者之一的恩格斯在其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此乃我家乡人进入文明以来的特有存在。

  家乡的“客”,来源是多方面的,仔细回味,简约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婚姻关系。无论是早先的女落夫家还是夫入妇族,因社会发展乡人自身生产有了这层夫妻关系,就有了“客”和“客”俗,一方面,与之相对应的“主”家这条线索构成为家族,“入”进来后变成“主”的另一方,入者的兄弟姐妹、有血缘的长辈晚辈即成主方的“客”,再扩大,两个家族,两个及以上的不相关联的社会群体往来往去因婚姻而“客”。其二因非血缘交往成客。我地的人们的社会化行为中有许多社会活动,或意气相投结拜拜把,或年龄相当认兄弟姐妹打老庚,或切磋技艺结成师徒师兄弟姐妹关系,或长幼心灵相通搭建稳固关系平台,主客当中再行延伸,辐射到相关群体亲戚朋友间互为“主”又互是“客”。三是特殊需要请“保爷”认干亲。长期积习使然,我地有“打”(即“认”)干亲家风俗,依据孩子五行所缺拜保爷做干爹,干爹认可视此拜者为己子,由此虽无血缘关系但形成新的社会关系网。再就是同学、战友、同事及兴趣爱好结缘成莫离之交,当然在以往历史上及至现在某些地方以寻求联手抗强的“政治”联姻或结盟、现实生活中因利益相惜等也建立起特殊的“主”“客”关系。

  “客”成为事实根植于乡人的实际生活,它不因人的意志而磨灭,相反,“客”的功能大得不得了,她实际成为维系人际关系组成社会的纽带,她把两个、两个以上的个体、团体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个亲和的社会组织,并促成成员间和成员内部的交往进一步扩大使之构成一个庞大的人际关系群,更使“人”的关系在更加具体化过程中形成更加协作的强大功能。与此同时,其间的互相吸纳合理及先进的理念、行为,在相互影响中推动着彼此所在社会组织的进步,在彼此关照下促进各自“人”的相关方面的和谐发展和发生数量到质量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文明与进步就是“主”“客”推动的结果。

  有了“客”,“客”的行为十分具体,其职能是需要人去践行的,在我地,特定节日里互相间走动如正月间农闲时节拜年,重大事务及涉有“客”关系的家庭及家庭成员内婚丧嫁娶的“捧场”,如此种种常来常往,通过这种走“客”行为使亲近感升华。但也有例外,随着“交恶”有的“客”越走越淡,直至老死不相往来形同“陌”路形单影直。

  不过就主流而言,“客”来“客”去,“客”让乡人劳作之外的世界丰富多彩,“客”及由此形成的“客”俗在乡下演绎的是自得其乐,乡的龙灯乡的舞、乡的交情趣无穷,有“客”自他方来,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