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刀尖上的舞者—— 记岑巩县思州傩技傩戏传承人肖光华

发布时间: 2020-07-27   作者: 张能秋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上刀山

  双吹号角

  黔东南新闻网讯 凭借高超技艺展演海外,坚持初心赢得世人赞誉……这就是岑巩县平庄镇平庄村凯空组思州傩技傩戏第十四代传承人肖光华的美丽神话,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了传承古思州傩文化的绚丽人生。

  说起年逾六旬的肖光华,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12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傩戏傩技,当时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凭着一股毅力,认识几千个繁体字,并手抄了几十本唱本。通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肖光华已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傩戏傩技的全部真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成为第十四代掌坛师。当时,农村有红白喜事就请他,他就带着师兄师弟去做法事表演,由于挣不到钱,家族中已无人愿意拜师学艺,都外出打工去了。

  然而,肖光华这个有着一身本领的汉子,因为执迷于傩文化的追求,曾多次被贫穷逼入绝境,家人、亲朋都劝他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还有位当木匠师傅的亲戚想收他为徒,他都不为所动,依然孤独地坚守着这一门技艺,他说:“要是我改行做了木匠,这个绝活在岑巩就真的失传了。”

  以前思州傩戏常在民间祭祀仪式上由六七个人表演,旨在酬神还愿。肖家的傩戏祖辈单传,为乡邻消灾还愿、安葬老人。傩师从不计较表演报酬,全凭事主打赏。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微薄的收入难再支撑傩戏队伍,连表演必备的戏服、锣鼓、面具都道具破烂不堪,年轻人不愿学技,傩戏傩技队伍面临瓦解。眼看傩坛日益冷清,傩戏傩技面临失传,肖光华大胆打破傩戏傩技自古以来“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坛规,开始对外授徒。1990年,他组建了一个10余人的民间傩戏表演团,到周边地区广大农村巡回表演,受到群众欢迎。

  1992年,在黔东南州文化部门的邀请下,肖光华到北京九龙游乐园表演,尽管每人每天的报酬只有15元,肖光华还是想借外出表演扩大傩戏的影响,他好不容易聚拢8个傩师,残缺的道具和破烂的服装又让他犯了难,从未贷过款的肖光华跨进了信用社的大门,没想到信用社向他发放1500元贷款支持。进京他们第一场就表演了“上刀梯”“下油锅”“喊竹”等惊险神秘的傩戏,技压全场,掌声雷动。北京电视台播出采访思州傩戏团表演的专题新闻后,肖光华和他的戏团一举成名,他带领的戏团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同时,也让他下定了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改迷信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决心。

  当年,台湾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秋桂两次来到肖光华家考察思州傩戏傩技,认为思州傩最为古老、最为全面、最为丰富,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金丸良子等专家学者也慕名来到肖光华家中考察,他们惊呼“思州傩文化简直不可思议,是东方的神秘,是现代戏剧的活化石。”随后,肖光华和他的傩戏团受到日本大剧院的邀请,思州傩戏首次走出国门远赴日本表演。为了增强观赏性,他给团队添置了价值30多万元的银装、法袍等道具,编排了50多个精彩节目,多次率队漂洋过海到日、韩、新、澳等国展示中华民间绝活,团队的年收入很快超过30万元,肖光华的团队从民间祭师变成了傩戏文化表演师。

  此后,肖光华的团队陆续接到韩国安东,中国香港、上海、济南、天津、太原等国内外50余个大中城市的邀请,肖光华带着他的戏团长年在这些大中城市巡回演出1000余场。央视、东方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5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为发展壮大思州傩技傩戏,2016年初,肖光华将掌坛师传授给25岁的儿子肖江河,培育了第十五代传承人。肖光华说:“思州傩文化不仅是肖氏家族的,更是中华民族的,而且还是世界的,通过一代一代的传承,要让千年思州傩技傩戏绽放光芒。”

  如今,岑巩县平庄、客楼、凯本等乡镇及周边的石阡、江口等县拜师学艺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戏团演员迅速发展到30余人,年龄最小的16岁,女演员8人,为戏团增添了活力。

  据了解,岑巩古名思州,思州傩源于东汉,至今传承有1800多年历史,属于“宫廷傩”,已被列为省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年来,在肖光华的带动和传承下,目前全县境内有傩坛上百个,傩文化民间艺人500余人,傩愿脚有100多种,有傩文化表演队伍近100支,肖光华带领的戏团最具代表性。如今,凯空组入选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的村寨,肖光华家被岑巩县文广部门规划为思州傩戏傩技历史博物馆,并将他的戏团作为全县旅游资源项目进行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