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白云深处有人家—— 黄飘苗寨印记

发布时间: 2021-06-29   作者: 潘胜天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仲夏的一个清晨,驾车从黄平县城出发,沿着县道五青线油黑的沥青公路在松林丛盘爬,山顶平坦处,向东仰望,白云深处便是黄飘苗寨。

  公路向前延伸,穿过雾起的沟壑,只见薄雾把大山拦成上下两截,上截晨曦斜射,山岚清晰,下截浓雾游动填平山间,装点着古老的苗寨,让人向往。

  从县城到黄飘苗寨虽半小时的车程,一路风光,有景相伴,不觉间便进入了寨子。这时,雾已散,山色青,天空蓝,白云静。公路旁,间或有村民肩背犁钯,牵着耕牛,吆喝走向田野,黄狗儿傍在肩挑秧苗的农妇身边,蹿前蹿后,比人更欢……

  夏天,蓝色是黄飘苗寨的颜色,白云是黄飘苗寨的灵性。寨上白墙青瓦的新居,山坡微风摇曳的绿植,田野忙于农耕的村夫,都被天空蓝色罩着,山青、屋秀、人清爽。蓝天的白云,或动或静,都是风景,与人无争,辅佐平安。这里,房屋依山而建,看似军师靠椅,俗称“螃蟹地”,两条叮咚的小溪从寨子旁流过,浇灌田地,养育人民。“七座山一排,九口塘一列”是黄飘苗寨的自然写照,形成阴阳有度的山村,确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人民安康。

  黄飘苗寨,隶属黄平县新州镇辖区,距县城16公里,2013年前曾是单列乡黄飘乡政府驻地,全村 500多户2000多人的苗族聚居村寨,这是一个充满着神奇故事的地方。史料记载:清朝末年,政府欺凌百姓,台拱人张秀眉率苗族揭竿起义,1869年清政府派湘军来镇压义军,先后攻占义军重要据点白洗和谷陇后,向黄平方向进攻,途中过黄飘苗寨,黄飘将领厚里讲率起义军在山上设伏,借助浓雾锁山,设假道,诱入瓮,堕悬崖,前堵后追,歼灭湘军1.8万人,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史称“黄飘大捷”,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雾在这次战斗中助力义军取胜,与诸葛亮“草船借箭”异曲同工。

  到了黄飘大寨,黄飘大坳是必须要看的。黄飘大坳苗语叫“隆丢霞”,意为山大门,传说这山大门能为黄飘苗寨遮风挡雨,庇护安全,故名声远播。站在坳上,极目远眺,云雾翻腾,徐徐往上滚动,迎面而来,朝霞相衬,甚是壮观。民谣“黄飘大坳难越过,越过就是条好汉”,说明了黄飘大坳山高路陡,气候无常,但1934年冬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不怕千辛万苦,克服浓雾迷蒙,先后两次顺利通过黄飘大坳,并在黄飘寨老的支持下召开了群众大会,使黄飘苗寨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了红军,同时留下了《马红军》等可歌可泣的故事……

  驱车沿着黄飘大坳继续往上,登临苗岭山脉余脉隆起的海拔1340多米的黄飘大坡,领悟“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远处清水江边上的山川,在薄雾中起伏淡化,直至缥缈消失;近处环绕苗寨的梯田,波光粼粼,田间偶尔有农人耕作,点缀寂静的山野,激活了山的灵性,给乡村添了一道光景。

  中午,雾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升腾变成了云,天更蓝了,山更翠绿,百草更芬芳。

  站在山巅,听山风呼啸,观白云变幻,享富氧沁心。随地而席,遍地黄花的酢浆草散发阵阵清香,让人不忍心落脚。细看竞相绽放的猫儿菊,参差的纤细绿秆托起一朵朵黄色的花蕾,整齐地随风摇摆,不得不让人倍增爱惜,念及“娟秀娇颜称国色,吾安清野沐春风”的诗句。平躺仰望,天是那么的蓝,云似白色的絮,镶嵌辽阔天际。侧身环视,低凹地酢浆草似毯如毡,岭岗遍野猫儿菊,绿了大地,黄了岭岗,与白云相映,构成了一幅以黄色为基调蓝色为背景的夏日画卷。

  傍晚,停车山脊,俯视养育黄飘苗寨的梯田,夕阳投影水田里的霞光,微波闪烁,通红了整个田野,美不胜收。青瓦木屋、田埂农夫、山间牛舍……大自然的美学晕染,描绘出属于黄飘苗寨独有的自然景色。

  夏天,走进黄飘苗寨,感受蓝天白云的美,追寻精彩迷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