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权威媒体门户网站

 

首页 新闻 政务 图客 视频 文化旅游 黔东南故事 数字报

雷山格头苗寨

发布时间: 2022-07-18   作者: 黄连忠   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 编辑: 王槐雪

  当我们翻越雷公山山麓时,正是中午时分,虽然已经是仲夏,但站在方祥坳上,雾霭升腾,冷风嗖嗖,像初春的天气。同行的女士穿着连衣裙,浑身起鸡皮疙瘩,瑟瑟发抖。

  “此地不能久留,快点走。”我们迅速钻进车里,一路顺坡而下。一路上,公路两边溪流淙淙,野花遍地盛开,茂密的原始森林穹枝突兀,山鹰长鸣,杜鹃鸟的叫声更是此起彼伏,让人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经过蜿蜒盘旋的山路,一直下坡到了一条小溪边,这里天气已经暖和,夏日的知了叫个不停,沿河两岸古树参天,大树下的八月竹密密麻麻,一片翠绿。沿着小溪转几个弯,空间开阔起来,梯田与农舍出现在眼前,已经到格头苗寨了。

  迎接我们的是一棵名为“牛郎织女树”的水柳树。这棵水柳树横跨在格头河上,两头不分首尾,都长出根须,树身连体,枝叶繁茂,形成一道景观,大家纷纷与它合影纪念。村民介绍说,这棵树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在很久以前,格头人刚到这里落脚时,河的两岸草木丛生,没有桥。有一年涨洪水,一对青年男女手牵手过河时,一个浪头打来,两人同时被打翻在水里,人们寻找不到。直到第二天清晨,人们发现在这对青年男女落水的地方的两岸,分别长出一棵水柳树,水柳树渐渐长大,然后伸枝相拥,连为一体,形成了一道天然桥。从那以后,每当涨洪水时,人们都可以从树身上爬回去,所以人们又将之称为“连心树”。

  在连心树不远的河堤上有一棵李子树,正是成熟季节,满树李子青红透亮,把树枝都压弯了。村民告诉我们,凡是到格头来的人,都可以随便吃,只是“准吃不准包”。我们像得到圣旨般拥向李子树,七手八脚采摘李子吃起来,这李子青涩中带有酸甜,放进嘴里一嚼,肉核分离,甚是解渴。

  再往前走,一座古色古香的风雨桥出现在眼前,这是走进格头苗寨的必经之路。风雨桥既可以遮风挡雨,又可以给路人提供小憩休息场所。风雨桥的建筑结构复杂,青瓦翘檐,桥的两边设有长排的座椅和美人靠,靠在美人靠上,河水叮咚,黄尾、蛇花等淡水河鱼在水里游弋。清风吹来,沁人心脾,让人昏昏欲睡。

  过了第一道风雨桥,转个弯,就可看到第二道风雨桥及沿河两岸的民居木楼掩映在古杉翠柏中。更为醒目的是一棵高大的“秃杉王”突兀于群楼之间,使古寨显得更加苍老独特。来到“秃杉王”脚下,昂首仰望,它高大突兀,直插天穹,树干粗老,裹满青苔,悬挂着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中华人文古树”标牌、方祥乡人民政府格头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古树名木”标牌,以及“树龄:1500年”标牌。村民们为了保护“秃杉王”,用鹅卵石围着树根砌成围堰,镶以围栏保护。2007年,全省珍稀树种考察时,贵州省林业学校副校长张华海专门对此树进行测定,结论是该树树高37.5米、胸径631厘米、冠幅直径18米,树龄则在1000年以上。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秃杉林有35片5000多株。我们为了验证“秃杉王”的高大,手拉手围着“秃杉王”一圈,需要8个成年人才能抱住。

  关于“秃杉王”与格头苗寨,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400年前,有两兄弟带着猎狗来到雷公山狩猎。一天,他们在打猎时,看见猎狗从山中跑出来,身上沾满了浮萍,他们判断山中一定有水塘或水田。第二天,他们带着猎狗一路寻找,找到现在的格头村所在地,看到这里秃杉成片、溪水清澈、水草丰美,于是他们决定在这里居住下来。他们把一棵老秃杉的枝桠拉下,弯成屋棚,开田劈土,居住下来。因为此处环境极好,迁到这里居住的人家也越来越多,于是便形成了格头苗寨。从此以后,格头人把这棵秃杉视为神树,并在树下立有一块石碑,碑文是:秃杉苗名叫豆机欧,相传我们祖先迁来时,直接以千年秃杉下弯枝桠为梁搭屋居住,于是我们格头村(苗语甘丢,意为下弯的枝桠)由此而得名。秃杉保佑我们祖祖辈辈平安吉祥,是保佑我们格头人生存的神树。保护秃杉遗有古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砍伐、破坏我们村范围内的秃杉。

  告别“秃杉王”,我们进入了村寨,村道全部用鹅卵石铺就,石阶上长满绿油油的青苔,这是因为格头村海拔高、生态好、常年云雾缭绕的缘故。格头村的民居沿着格头河两岸依山而建,所以格头村的桥也多,有四座风雨桥把两岸连接起来。格头村的房屋很有特色,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由于格头村常年空气湿度大,经常浸泡在雾水中,房屋外墙起了一层层褶皱,在夕阳返照下掩映成一座座古铜色建筑,像极了历尽沧桑的老人,让人产生久远的年代感。

  在村里,我们发现了村民用一根木头做成的舂碓,流水积蓄在舂碓一端挖成的凹槽里,待积水达到一定重量时,就撬起另一端的舂碓锤,只要把谷物放在舂臼里,这样周而复始,就可以舂出白花花的大米来,省去许多人力。现在家家户户都购买了打米机,这套设备成了旅游景点,供游客们参观。

  走过第三道风雨桥,几栋排列有序的木楼粮仓出现在眼前,这些粮仓与村民居住的房屋保持有一定距离,搭建在水塘上面,底层只有几根柱子架起,底层空洞,这样一来可以防火,二来可以防鼠,三是可以防潮。粮仓一家一个,全是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就连粮仓门锁都是用木头设计成的机关锁,不懂机关原理的人是打不开的。

  格头村以前有一所初小学校,由于现在中青年都进城务工,大部分孩子都跟随父母到城里读书了,村里的小学也就被并入方祥小学,而格头村与方祥小学相隔20公里远,这与去县城的路程差不多。因此,格头村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到县城读书,而原来的学校划归格头村村民委员会办公使用。在村委会办公楼前,一面鲜红的国旗高高飘扬,在这葱茏的大山深谷里显得格外耀眼。

  紧邻村委会的是第四道风雨桥,桥头建有一个占地五六亩(1亩=0.0667公顷)的芦笙场,这里是全村最开阔的地方,村中为了发展旅游,修建了这个芦笙场,一来可以成为该村重大节日举办跳芦笙等活动的场所,二来可以供游客观赏民族风情表演。芦笙场边还建有风雨长廊,长廊上有美人靠,供村民和游客小憩。

  穿过芦笙场边几块荷花池,已走到村子下半部分,一面陡峭的石壁耸立在村子尽头,形成一道屏障,屏障下的格头河床,巨石裸露,被河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喜欢玩水的村民和游客都爱到这里来玩水,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各种小鱼在河里自由穿梭,不时翻身露出白白的鱼肚,惹得游人驻足观看。

  “你们过来看,这是什么?”不知是谁尖叫起来,大家围拢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女游客在小溪边玩耍时,抓到了一条长有四条腿的小东西。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是小娃娃鱼,有的说是蝾螈,有的说是四脚蛇,有的说是蜥蜴。议论声惊动了在河边挖土种菜的村民,他过来看了看说:“这是蝾螈,只有在高山水冷和没有污染的原始森林溪流里才有,在这条河里经常能看到,这蝾螈有毒,不能食用。”大家用相机拍下蝾螈后,便把它放回河里,蝾螈慢慢地爬进了深水区。

  我们还准备去看看雷公山秃杉群,但听村民说,从格头到秃杉群还要走十来里山路。看看天色已晚,我们只好作罢。

  在我们准备返回县城的时候,当地村民说,你们现在来还不是时候,等到农历十月份,苗寨过苗年的时候来,家家户户都杀猪过年,乡亲们也是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过年,寨子就热闹了。到那时你们来,可以随便钻进哪家去,主人都会非常高兴,会挽留你坐下来吃饭、喝酒、唱酒歌,芦笙场上穿着苗族盛装的姑娘还会跳起芦笙舞……

  我们连忙说好,答应村民到时候一定再来。